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五十二章 南洋華人

二十世紀初的中國很貧窮,這主要是指的普通老百姓生活困苦。但是,那些地主、官僚和大商人,卻是十分富有的。只不過,他們的財富都用來藏起來發黴,沒有進行流通,就像是一潭死水一樣。

現在,帝國重視工商業的發展。透過一系列的政策來刺激工商業的發展。特別是強行贖買土地,使得地主們不得不將資產投入到工商業當中去。這樣的話,使得帝國的工商業發展進一步的加速。

當然,由地主轉型為商人,不是那麼容易的。固然有人會成功,賺的萬貫家財。但同樣也有人會失敗,徹底的破產。對於轉型失敗的地主來說,無疑是一場災難,會怨恨帝國政府。但是,所有的政策,顯然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的。只要能夠讓大部分的華人得利,那就是好的政策。

更何況,農民得到土地之後,他們的生活會越來越好。手中有錢之後,他們也會購買商品。從而進一步的加速工商業的發展。

至於帝國政府,得到的就更多了。不僅可以贏得民心,更能夠從發達的工商業當中獲得大量的稅收。財政收入增加之後,才能夠進行國防建設,使得國家更加的強大。這可謂是一石數鳥了。

不過,僅僅如此那顯然是不足的<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現在的帝國和西方列強相比,差距實在太大了。想要實現彎道超車,就必須要加大投入才行。帝國政府根本就沒有這麼多的錢,因此就只能夠指望外部投資了。

雖然,來自國外的資本很多。但對於一個極度缺乏資本的國家而言,這是遠遠不夠的。帝國必須要吸納更多的投資才行。吳皓軒的目光。已經放到了南洋。在南洋,有著很多的華人。他們中,有不少人經過艱苦創業之後,已經成為了富豪了。如果他們的財富能夠投資到國內的話,這對於國內的發展。無疑會有極大的幫助的。

在明朝到清末這段歷史時期,國內戰亂不斷,民不聊生。閩省、粵省一帶在當時慌亂窮困,人多地少,老百姓生活極度難以維持,為了謀生計。維持家庭生活,改變個人或家族的命運,躲避戰亂,閩粵地區的老百姓一次又一次、一批又一批批地到南洋謀生。

中國曆代封建王朝的末年,大多伴隨著農民起義、外族入侵和王朝更替。不堪戰亂的普通百姓和權力失落的前朝貴族紛紛移居海外。由於地緣上的毗鄰關係,東南亞成為中國移民的遷徙地和避難所。

英國、荷蘭殖民統治下的南洋,正處於加速開發過程中,對勞動力的需求量非常大。南洋諸國為吸引華工,先後推出一系列優惠政策,如馬來西亞聯邦最大的一個州——沙撈越州,在白色拉者(意即國王)二世執政時期,就頒佈過一個特別通告:給移民足夠的免費土地種植。政府提供臨時住屋安置移民;免費供給大米和食鹽一年;提供交通運輸工具,建立警察局保護華人安全,華人可永久居住在沙撈越等。這樣的政策對於中國國內流離失所、喪失土地的無業流民來說。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很多人就是在這個時候,或攜妻帶子,或孤身一人,漂洋過海來到南洋。

大量的華人湧入東南亞後,對當地的生產、生活以及經濟建設,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一方面。許多華人在僑居國從事商業活動,負責管理海外貿易。收購當地土特產,銷售該國貨物。從而形成一個溝通中國與海外貿易的商業網路。這些人也多為當地政府所倚重,暹羅王室就曾表示,“如果沒有華僑,宮廷什麼買賣也做不成”。另一方面,還有相當一部分華人從事手工業,烤麵包師、裁縫、鞋匠、金匠、銀匠、雕刻師、鎖匠、畫家、泥水匠、織工,幾乎無所不包。從事農業、園藝和漁業的華僑人數也很多,他們同樣在當地社會的日常生活中發揮了積極作用。

在東南亞經濟發展過程中,工礦業一直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方面。在印尼加里曼丹,華人是當地金礦的唯一經營者。礦工人數最多時曾超過9萬,每年生產的金礦砂一般都在百萬盎司(1盎司等於28.35克)以上。19世紀以前,馬來西亞的錫礦也幾乎全部是由華僑開發。“下南洋”的中國人,就這樣成了當地經濟開發的主力軍。他們的勤奮與努力,改變了所在國經濟落後的狀況。就連英國的海峽殖民地總督瑞天鹹也承認,馬來半島的繁榮昌盛,“皆華僑所造成”。

華人在改變所在國的經濟狀況的同時,很多人也徹底改變了自己與家族的命運。東南亞華人,先後出現了數以百計的百萬富豪、千萬富豪。

同盟會在海外有著很深的根基,特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