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兒正了正色,輕聲說道,“我剛從懿皇貴妃那兒過來,她身子看著愈瘦了。”
“唉!”宜妃輕輕嘆了口氣,“我這皇子偏偏生在小公主剛夭折沒多久,本來是件喜事,也讓這事多了幾分悲傷。您知道的自打太后撫養了胤祺後,對我就不錯,可再好也比不上待懿妃啊,所以啊,我這個皇子也比不上人家的公主啊。”
榮兒輕輕笑了笑,“你看你,說氣話了不是,這哪好比的,太后對你確實也不錯了,當年太后養長生時其實也待我不錯的,後來長生死了,宮裡又傳出我克子,太后對我也漸漸淡了,太后不是性子熱的人,畢竟懿皇貴妃是她從小看著長大的,心疼一些也是應該當的。”榮兒想起了自己與太后的過往,幽幽地說道。
“我也只是說說,哪會真這麼想呢……”宜妃輕笑著說道,“至少我比較她幸運,我有兩個皇子了,一個女人沒有自己的子嗣,是挺悲傷的吧。”
“是啊,咱這宮裡誰也不容易,互相體諒吧!”榮兒輕輕嘆了口氣,這就是後宮,總會有人高興,而有人悲傷,在這個宮裡,快樂永遠不會只屬於一個人。
幾日後,皇上賜宜妃新誕皇子名為胤禟。
(十二)臺灣平定再還願(1)
★★榮兒心語:在這宮裡其實我最佩服的便是惠妃,她能身居高位卻仍然淡然自處,也正因為這樣,反而讓太皇太后和皇上都念著她的好,這宮裡面其實誰也不傻,本本份份的做自己,大家都會看到的。★★
八月初,朝廷收到臺灣施琅再傳奏摺,清軍已入臺灣,七月底,吳啟爵入臺灣下諭軍民剃髮,鄭克塽率其屬劉國軒等迎降,由於施琅一直進功與招撫同時進行,鄭克塽年幼又無太大主意,所以清軍未付太大力氣,便輕易收復臺灣,
玄燁大喜,於朝上稱讚施琅,施琅請旨:臺灣雖在海外,地方千餘里、戶口數十萬;是棄,還是守,等候聖裁。玄燁招集眾人商議,最終傳旨:“海洋遠徼,盡入版圖,施琅籌劃周詳,剿撫並用,必將獎賞;對於臺灣的處置,令侍郎蘇拜與該督、撫、提督會同商議。”同時下令,“鄭克塽及其家人,劉國軒、馮錫範,明裔朱桓等立即赴京。”
臺灣平定,玄燁的一樁心事總也算了了,對於宮裡來說這畢竟是一件好事情。所以大家也多些喜氣,八月底,德妃萱德又誕下了一名公主,由於胤祚已經三歲多了,不太需要人操心了,所以所誕公主德妃自己親自撫養,數日後玄燁賜名溫憲。
(備註:這裡玥彤再說明一下,本小說中所有公主名:榮憲、溫憲、恪靜、端靜等都為歷史上該名公主的封號,歷史上康熙所有女兒都未留下名字記載,為了讀者在閱讀時清楚明白,知道說的是誰,所以玥彤將封號作為她們小說中的名字,畢竟封號名也是康熙所起的。)
如今德妃是這宮裡最幸福的女人,二個皇子健康,又誕下一個女兒,由於能生養,太皇太后和太后也都對她極為關照,皇上自然也待她甚好,懿妃由於公主死了,待胤禛更是甚過生母般疼愛,但讓萱德比較難過的是,因為懿妃對胤禛的過份疼愛,使胤禛和她之間的生疏卻越來越強烈,其實在她心裡她已經明白,胤禛這孩子是不屬於她的了,她是懿妃的,自己沒有孩子卻搶了別人的孩子,每每想到這些萱德的心裡也會對懿妃升起一些怨念,當然,好在胤祚很聰明活潑,也很招皇上的喜愛,這便是她最大的安慰,肚中的孩子她本希望是個皇子的,可想到皇子怕自己不能同時親養,所以也還希望是個女兒的。
(十二)臺灣平定再還願(2)
看著女兒紅紅的健康的小臉,萱德開心的笑了,其實她小時候有習過武的,她幼時身子本也不太好,而父親對她也很疼愛,便有讓她練過一些基本功,身子到也健康了起來,當然,自十歲後也便沒讓她再習武了,而讓她學了些女孩當學的東西,不過,後來她也有看父兄習武,對於一些騎射之術她都略有精通,也偶有與皇上探討,皇上是喜歡武學的,萱德知道,榮兒身上所沒有的便是對武學的研究,這便是她的優勢,皇上若是在騎射上有了什麼長進,都喜歡很她談,這些年來都是如此,再加上她也對詩書有一定基礎,言語上也都很得體,而她為武將家出身,性子也直率,在玄燁的心裡自然留下了好印象,萱德知道,皇上心裡有她,今年雖然因為有孕在身沒能同皇上一同出宮,但皇上每每回來也都會當天就來看她,還會捎來宮外帶回的小禮物,所以她很知足,她知道在這宮裡,懂得知足的人才會快樂,不懂得知足的人只有死路一條,比如:當年的安嬪李安珠……
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