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這些不幸事件所造成的惡劣影響已經大大超過了事件本身所造成的破壞,使後人把奧運會看成了一件如臨大敵的事情。
時事艱難方顯出英雄本色,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洛杉磯市挺身而出。它是第23屆奧運會的唯一申辦者。國際奧委會在感嘆奧運會時運不佳的同時,又對山姆大叔的魄力和膽識深表欽佩。否則,無人申辦奧運會的窘況會令國際奧委會尷尬無比。
1978年10月,洛杉磯正式獲得了第23屆奧運會主辦權。
不料,當國際奧委會委員們微笑的嘴還未合攏時,一個不幸的訊息就傳來了,洛杉磯市民堅決反對市政府撥款籌辦奧運會。在當時人們的印象裡,奧運會已經成了樁賠本賺吆喝的買賣。蒙特利爾奧運會使該市市民當了多年債民,洛杉磯市民可不願揹負這樣的負擔。
如果奧運會虧損,包袱就要轉嫁到市民身上。那樣,稅收將增加,失業率可能上升,犯罪率也會相應提高。主辦奧運會的一系列惡果讓洛杉磯人感到不寒而慄。
1978年11月,洛杉磯獲得主辦權後僅一個月,市議會就透過了一項不準動用公共基金籌辦奧運會的市憲章修正案。洛杉磯只好把求援之手伸向美國政府。也許是對奧運會不屑一顧,也許是已經意識到在美國舉行奧運會將會遭到蘇聯報復性的抵制,美國政府對洛杉磯奧運組委會冷若冰霜,明確表示不能提供一分錢。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洛杉磯市已經走投無路,只好向國際奧委會申請,要求允許以民間方式由私人主辦奧運會。
這個請求太意外了。國際奧委會還從來沒有想過由私人主辦奧運會。萬一這個人感到力不從心,半途而廢怎麼辦?萬一他籌辦過程中提出經費不足怎麼辦?偌大的奧運會交由私人主辦,國際奧委會的面子置於何處?更何況《奧林匹克憲章》已明確規定只能由城市主辦奧運會。
如果這個時候國際奧委會還有一條路可走,如果還有一個城市申辦,國際奧委會就有了迴旋的餘地。然而,迴旋的餘地一點兒都沒有。《奧林匹克憲章》的這條規定第一次失效了。
於是,一位來自南加利福利亞洲的旅遊業鉅子彼得·尤伯羅斯接過了這個攤子,並出任奧運會組委會主席。
第23屆奧運會有了主辦者,但抵制問題又在預料之中地呈現出來。
在國際奧委會討論第23屆奧運會主辦城市時。國際奧委會的蘇聯籍委員就表現出不快。儘管《奧林匹克憲章》規定國際奧委會成員不是該國在國際奧委會的代表,而是國際奧委會在該國的代表,但是本國的政治意識不可能不影響到國際奧委會成員的思想意識。
蘇聯藉國際奧委會委員對於選擇洛杉磯作為奧運會主辦城市從最初只是表示不滿,繼而轉到公開反對。國際奧委會決定由洛杉磯主辦奧運會時,蘇聯藉委員公開表示要抵制洛杉磯奧運會。
蘇聯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行動又讓維克多·路易斯再度露臉。
維克多·路易斯是蘇聯塔斯社的一名老牌記者,許多重大訊息都出自他手。他持外交護照周遊列國,而且來去極為方便。他會見過許多國家的領導人,因此被人們視為蘇聯政府的特使。但同時,人們對於他的特殊地位提出置疑,認為他是克格勃的一名重要成員。
蘇聯籍委員公開宣稱要抵制洛杉磯奧運會時,維克多·路易斯發表文章說,蘇聯運動員在洛杉磯奧運會的人身安全不能得到保證,已經有一夥恐怖分子準備在奧運會期間襲擊蘇聯運動員。另外還有一些人準備在奧運會期間策反蘇聯運動員。
維克多·路易斯並不諱言一些蘇聯高階領導人主張對洛杉磯奧運會實行抵制,以回報美國抵制莫斯科奧運會的一箭之仇。而且蘇聯奧委會領導人也同意蘇聯國家領導人要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意見。
出於策略考慮,維克多·路易斯宣稱蘇聯領導人一直主張選擇某個特定地點,如雅典或奧林匹亞,作為奧運會的永久會址。
不久,以康斯坦丁·契爾年柯為首的蘇共中央做出了抵制洛杉磯奧運會的決定。
在蘇聯政府正式宣佈這個決定的前幾天,薩馬蘭奇透過國際奧委會在蘇聯奧委會安插的內線獲悉了這一訊息。
儘管薩馬蘭奇對這一情況的出現已有一定的思想準備,但當他面對這一現實時,仍然不由自主地產生了一陣彷徨。1980年以美國為首的數十個國家抵制莫斯科奧運會時,他還是國際奧委會副主席。當時他主要考慮的是自己能否當選國際奧委會主席的問題,不必為奧運會本身而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