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2部分

參加1984年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奧運會。”

雖然以蘇聯為首的十幾個國家抵制第23屆奧運會,整體競技水平受到了一定影響,但中國體育代表團仍然以15枚金牌、8枚銀牌和9枚銅牌奪取了總分第5名的好成績,表現出中國運動員勇於拼搏、勇於進取的精神。從此,中國體育運動的發展水平愈發引起了薩馬蘭奇、國際奧委會,乃至全世界的高度重視。

在洛杉磯奧運會尚未召開之際,薩馬蘭奇就說過,他要親自去頒發中國的第一枚奧林匹克金牌。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開賽第一天,許海峰就在手槍慢射中獲得本屆奧運會第一枚金牌,這也是中國自1932年參加奧運會以來取得的第1枚金牌,實現了中國在奧運會上“零”的突破。這天,薩馬蘭奇親自意味深長地把金牌掛在許海峰胸前。使這枚金牌遠遠超出了它自身的價值。當薩馬蘭奇1986年第5次訪問中國時,再次見到了許海峰,薩馬蘭奇高興地談到:

“我一直記得我在洛杉磯奧運會上頒授第1枚金牌的時刻,因為第1枚金牌是授予中國運動員的,這也是中國奧運史上的第1枚金牌。”

這天,薩馬蘭奇送給許海峰一個精緻的刻有奧運會會徽的紀念章,並期待能夠在以後的奧運會上授給中國運動員更多的獎章。

1982年以後,薩馬蘭奇又6次訪問中國,更加加深了他對我們這個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優秀的歷史傳統的國家的理解和感情。這6次訪問分別是:

·1983年9月,出席了在上海舉行的第5屆全運會;

·1984年10月,參加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35週年國慶活動;

·1986年4月,代表國際奧委會向中國領導人授勳;

·1987年11月,在廣州出席第6屆全運會;

·1990年9月,參加在北京舉行第11屆亞運會開幕式;

·1993年5月,參加在上海舉行的第一屆東亞運動會的開幕式。

薩馬蘭奇以國際奧委會主席的身份對一個國家進行如此頻繁的公務訪問,只在奧運會主辦國和歐洲國家較為常見。因此,他對中國頻頻訪問的意義就顯得尤為突出。每次來訪,薩馬蘭奇的日程都排得滿滿的,他總是將眼睛“睜得大大的”,不放過任何一個觀察和參與中國體育事業發展的機會。

1993年5月應邀出席第一屆東亞運動會開幕儀式時,薩馬蘭奇和國際奧委會3位副主席、一名執委、9名委員和2名名譽委員及他們的夫人、秘書隨員等50多人抵達北京的時間是5月9日中午;稍事休息就換乘專機飛到上海;下午與江澤民總書記在上海親切會見;晚上8時出席東亞運動會的開幕儀式;第二天觀看游泳比賽,參觀了上海萬人體育館和新聞中心,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聽取了上海市領導關於東亞運動會的工作彙報,為體育攝影和郵票展覽剪綵,出席上海市、國家體委及中國奧委會主辦的宴會,還分別會見了參加東亞運動會的幾個地區性奧委會的領導人,當天晚上趕回北京。第3天的日程安排更加繁忙,上午全國政協主席李瑞環接見;在中國奧委會聽取北京奧申委副秘書長屠銘德和技術主任婁大鵬的陳述報告;給陳希同、伍紹祖、張白髮、張彩珍四人頒發奧林匹克勳章。下午和第二天,除了視察北京的體育比賽場館外,還兩次參觀第三屆全國體育美術展覽;參加《奧林匹克運動》教材的首發儀式;還饒有興趣地參加了用西班牙語和英語進行的奧林匹克知識競賽。有趣的是,儘管日裡萬機,12日薩馬蘭奇還和陳希同、何振梁等北京奧申委的領導人一起在北京街頭騎了大約10分鐘的腳踏車。薩馬蘭奇是想透過這種行動表達他對普通中國人民的友好感情。

透過訪問,他對中國的瞭解和友好感情不斷加深。在祝賀中國體育蓬勃發展的同時,也指出中國在體育運動的發展中應該對其他發展中國家起到推動作用。

早在1983年第5屆全國運動會上,薩馬蘭奇就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希望中國能舉辦1990年第11屆亞洲運動會。

薩馬蘭奇在應邀參加中國建國35週年慶祝活動時又再次表示,中國體育事業發展很快,中國政府採取了許多重要措施,取得了許多新成就,而且中國還幫助第三世界國家發展體育事業。他認為,在中國舉辦亞運會已成為一件十分重要的事件。

當在漢城召開的亞洲奧林匹克理事會上,決定由北京主辦1990年亞運會時,薩馬蘭奇當即向北京市副市長張百發發來了賀信,並表示:“我們國際奧林匹克委員會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