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2部分

,罕見的沒有訓斥什麼,而是回頭望向遠方,半晌,才又低沉一笑,“這次,若是咱們兄弟活下來,未嘗不能試上一試……”

當晚,李元翰修書一封於叔父,信中將豐州,麟州失陷之事,都說了個清楚,而其後,卻是言曰延州頗有異動,恐乃秦人出兵之先兆,不得不察之語。

實際上,這個時候,他並沒有得到延州方向有何動靜的訊息,而李元翰領兵至今,也一直恪盡職守,不曾逾越半分。

但當此之時,這個謊撒的卻好似沒有半分顧忌,心態之轉變,可見一斑……

(求月票,求贊。)(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二十五章蠻王

而在麟州的木華黎,其實也在猶豫,是不是現在南下,在天狼原上,跟西夏左相神武軍司戰上一場,以徹底完成對大帥的承諾。

但與李刑等人商議了一番,無論李刑,還是越來越為木華黎看重的魯烏爾阿拔,都覺得,留在麟州,威懾左廂軍司,比揮兵南下,與左廂軍司決戰來的妥當。

這裡面當然存在著一些儲存兵力的意思,但最重要的,兩人都認為,既然約定為夏末進兵,那麼就應該等一等。

若冒然決戰,重創左廂軍司還好說,但如果一戰之下,左廂軍司大軍雲集而來……天狼原雖然開闊,但畢竟不是草原,就那麼點大的地方,容不得草原騎兵盡情閃展騰挪,若是戰事失利,多數會被逼回麟州。

而草原部族戰士,又不善守城,決戰失利,士氣大損之下,能不能守得住麟州還真不好說。

加之一路南來,看似輕易,卻途經千里,又在勝州,豐州經歷兩場激戰,人馬都很疲憊,不如藉此機會,修整一番,等待南邊動靜,來的妥當一些,畢竟,數萬草原鐵騎陳兵在側,又有麟州在手,實際上,已經牽制住了左廂軍司。

戰於不戰,盡皆在我,先機既然在手,又著急個什麼呢?

兩人的話,木華黎深以為然。

而脫黑脫阿,不魯黑臺兩人都沒什麼話說,忽難到是急於建功,不過有木華黎。李刑兩個人在。卻都能死死的將他壓住……

木華黎遂決定。駐軍於麟州,觀望時機,之後,令人傳書於河東種懷玉,報之軍情。

種懷玉領河東宣撫副使,掌河東兵權,本來這人就沒有多大志向,幾年間。卻宦途順遂,身居要職至此,也算是個異數。

聽得這個訊息,除了為同窗高興之外,卻也沒什麼爭功之意,現如今,國武監出來的三個人,之後同入猛虎武勝軍為官,一起隨大將軍趙石征戰至今,卻已都各居顯位。被人稱之為國武三雄,是大秦年輕一代中拔尖的人物了。

不說這些。種懷玉並沒有任何出兵參戰的念頭,接信之後,只是按照約定,準備往麟州運送糧草輜重,一邊則派人,將訊息急報京師。

不過離著京師太遠,從京師再到西北軍前,這一圈繞下來,估摸著早已時過境遷,沒什麼用處了。

但他也不管這些,覺著只做好份內之事便罷。

實際上,這個時候趙石已經到了慶陽,這也預示著,大秦已然做好了戰爭的準備,比趙石料想中的要快的多。

這不但因為大秦早有準備,而且還在於大秦國庫充盈,加上從景興年間開始,西北道路就是不停的修繕,到了如今,也未曾停止過,這般一來,糧草輜重轉運之事,遠不如當年那般艱難辛苦。

但就算如此,民夫聚集之下,今年的春耕也算是耽擱了不少,只是相比於覆滅西夏之功,這些也就都不算什麼了。

在平涼耽擱了一段時日,聚集人馬,整頓軍紀,在大秦成武五年五月初的時候,趙石已經啟程往慶陽。

他走的時候,平涼已經徹底成為了一座大兵營,城中內外,聯營密佈,旌旗招展,伐夏大軍,漸漸成型。

在他走的時候,平涼大軍,兵力已經突破十五萬。

除了平涼守軍,猛虎武勝軍之外,其餘大部皆是殿前司禁軍轄下,其中還有六千漢中府蠻兵。

等他到了慶陽,平涼方向傳來訊息,蜀中南蠻諸蠻王,派了五萬蠻兵出蜀,助大秦攻夏,可以說,只這一下,大軍便已超過了二十萬眾。

這就有點超乎預料之外了,按照趙石的盤算,大軍應該保持在二十餘萬到三十萬之間,最好是二十萬出頭便可,多了途耗糧草罷了。

多了五萬蠻兵,加上陸續到來的殿前司禁軍,還有慶陽鎮軍,延州鎮軍,兵力已然超出三十萬。

這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