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承擔了一個緩衝的作用,每隔數載舉行的辯法大會,也會偶爾在這裡舉行,僧眾們的意圖不言而喻,他們不願見到高地上再起紛爭了……
僧人們在個高地的地位越來越高,即便是當初商議重建吐蕃王庭這樣的大事,也是由僧人們召集,並主持的。
很多部落首領,都在寺廟中修行過,得到僧侶的加持和承認,才開始在部落中掌握權力,這樣一來,僧侶的地位實際上已然來到巔峰,長此以往,高地上如果重新出現一個統一的國家的話,那麼它一定是一個宗教國家。
但每個宗教在發展過程中,必然有著擴張的**,當高地僧侶開始將目光望向更遠的地方的時候,戰爭也就爆發了。
不過,這一次,無論是高地首領,還是佛祖,都沒有預料到,對低地人的戰爭會引來一頭惡狼。
來自於漢地,在低地與高地戰爭中迅速崛起,被低地人稱之為太陽之子的傢伙,率領低地人屢次擊敗高地聯軍,並很快將戰火燒到了高地之上。
高地上,除了還殘餘著眾多本教痕跡,而且與東邊各部並不和睦的象雄諸部之外,其他高地部族皆遭重創,內亂的火苗,也在高地上頻頻點燃。
其實,在這樣一個時節,象雄部出兵幾乎已經成為了必然的一種結果。
不管是僧侶們的勸說引導,還是犛牛部的示好,低地人對高地越來越大的破壞,以及象雄部首領的野心,等等等等,每一條,都能成為象雄部出兵的理由。
不過,在高地向稱善戰的象雄部落,並未表現出他們應該具有的戰力,其實,歸根結底,還是高地人的文明,已經越來越落後,反應在戰爭層面,失敗也就成為了必然。
隆隆的馬蹄聲,打破了象雄寺好似千年不變的寧靜,也象徵著,戰火開始燃燒到了象雄部落所佔據的區域。
三千騎兵,在大秦最勇猛善戰的將軍的帶領之下,疾馳而來,在人們根本沒有反應過來之前,便團團圍住了象雄寺。
作為一間千年大寺,在這裡聚居的人們更多。
他們一般都會在春季趕著牛羊,到納木湖邊放牧,剩下的人,則在象雄寺周圍的田地中耕種,半農半牧的生產方式在這裡更加明顯。
而這裡的生活對於普通高地人來說,除了困苦一些之外,好像也十分之悠閒。
尊貴的人一般都會在這個時節給寺廟送上些禮物,然後,請求高僧們為自家祈福或者,送優秀的兒女進入寺廟學習佛法,好為繼承家產做好準備。
不過今年有些特殊,北邊的低地人又來了,納木湖畔一戰的結果已經傳到了這裡,讓這裡的人們有些擔心。
而眾多的象雄諸部戰士的經過,也給這裡帶來了緊張的氣氛。
但有著佛祖的照顧,這裡看上去還很安寧,人們並未有多少恐慌,如果這是在漢地,戰爭如此的臨近,人們早已逃散一空,但這裡卻近乎奇蹟般的維持著平和。
但就算象雄寺中最德高望重的尊者,也不會想到,象雄部一萬多人的大軍,竟然會在短短時間之內,便全軍覆沒在離象雄寺不足百里之處,並未象雄諸部引來了狼群。
三千低地騎兵疾馳而來,短暫的混亂過後,一群群的高地人被驅趕到了象雄寺之前的空曠之地。
一些無謂的抵抗,很快便被揮舞著鋼刀的低地戰士鎮壓了下去,噴濺而出的鮮血,讓這裡的人們很快便明白了自己的處境,變得分外馴服了起來。
來到象雄寺之前的趙石,舉頭打量著這間寺廟。
這無疑是他進入吐蕃高原之後,見到的最為雄偉的建築群落了。
寺廟有著高大的圍牆,寺廟的正門,看上去更像是一座皇家行宮的門戶,氣象森嚴。
寺廟中隱隱露出殿宇的屋頂,一直蔓延到遠處的丘陵之上,那裡坐落著寺廟的主殿,一座金碧輝煌的建築。
而在丘陵之後,還有寺廟的塔林,裡面有一些貴族首領的骨灰,以及高僧死後的舍利子也供奉在其中。
能夠在吐蕃高原上建成這麼一大片建築群,也不知耗費了多少民力資財,低地人對高地上寺廟之豪富的描述,果然沒有半點的誇張。
趙石打量了半晌,感嘆著這裡的雄偉以及和尚們的奢華,漢地的光頭們和他們比起來,都該羞愧的自殺,到佛祖面前重新聽一番教誨才是,怨不得唐時僧人念念不忘要來取經呢,這樣的日子,誰不想過呢?
隨即,他便翻身下馬,吩咐赤摩道:“告訴廟裡的和尚,都滾出來說話,不然一把火燒了他們的寺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