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話。
趙石不再想什麼有的沒的,抽出腰間的風刀,舉在頭頂,然後猛然前指……
這樣直接乾脆的戰場語言,不用翻譯,低地戰士用他們簡單的大腦溝回理解了這個命令,頓時,亂七八糟的呼喊聲響徹天際。
前排的戰士開始催動戰馬,隊伍中有一定的混亂,因為後面的一些人也開始行動,完全忘記了一天之前被反覆告知的事情。
好在,這個時候大軍並沒有整個動起來,馬匹從靜止到運動都需要時間,混亂並沒有讓大軍的衝鋒變成一次自相踐踏的災難。
沉悶的馬蹄聲,在高原上隆隆作響,趙石對這種聲音早已熟知,但這個時候還是有些陌生,因為這根本不是衝鋒該有的節奏。
幾乎所有的低地戰士都是在啟動的那一刻,便放開了馬韁繩,大軍於是開始很快的加速,片刻之後,便成為了疾馳。
趙石座下的戰馬無疑是吐蕃低地最健壯雄俊的良駒,但過於高大的趙石坐在上面,還是顯得低地戰馬太過矮小了。
沒辦法,送親來的時候騎乘的河西戰馬根本不可能承受長途跋涉的高原之行,只能換乘高原馬。
說實話,趙石的騎術也很一般,只不過,這許多年的征戰下來,雖不如一些草原胡人那麼嫻熟,但已經遠超一般水準。
就算如此,無數身影開始從趙石身邊超過去,漸漸將他們的統帥裹挾在了隊伍當中,對於趙石而言,這真是一次有些屈辱,而又令人憤怒的衝鋒過程。
在離著營地兩三里遠的時候,碰上了那些高地人的騎兵。
這個時候,近萬人的騎兵,已然衝了起來,捲起漫天塵土的同時,大地也在不停的戰慄發抖,馬蹄聲更像是一連串的悶雷,在滾滾作響。
那數百騎兵,竟然還在駐足觀瞧,顯然有些不明白,這聲音是從哪裡來的,沒有上過戰陣的新丁……或者,他們根本沒有見過,大隊的戰馬衝鋒時的景象……(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向西
在這樣的騎兵衝鋒面前,稍有猶豫,其實也就失去了逃走的機會。
更何況,他們竟然還在愚蠢的觀望,當他們中間終於有人反應了過來,拼命的大喊著,想要調轉馬頭逃走,一切都已經晚了。
從煙塵中蜂擁而出的低地騎兵,像潮水一般蔓延過去,瞬間便將這數百高地騎兵淹沒在了騎兵陣中,連全屍都不可能再有,皆被踏為肉泥。
事後,趙石才知道,這數百騎兵離開營地,是因為象雄部落的小王子自持武勇,向他的兄長討了數百最英勇的戰士,並向其保證,只憑這些象雄部落的勇士,一定能夠奪下袞噶饒瓦,為大軍掃清障礙云云。
顯然,象雄部落的首領們,根本不知道袞噶饒瓦的情形,李匪一直以來,和高地人作戰的風格,也讓他們過於輕敵了。
馬匪頭子從來不注重自己的後路,簡直就是打一路扔一路,和蒙古人的狼群作戰方式極其相似。
於是,象雄部落向稱勇猛的小王子,也就悲劇了,沒有展現任何的勇猛姿態,在蜂擁而來的低地騎兵面前,一個浪頭便被拍的無影無蹤。
五里,如果是秦軍將士的話,一定會在接近一里的時候,將速度徹底釋放出來。
但低地騎兵們不懂得衝鋒要留足馬力,因為在突破敵人軍陣的時候,需要戰馬不停展現它的爆發力,這樣一段賓士,到最後。往往戰馬都會跑的吐白沫。就像跑足了很長的路程一般。過快的提高馬速,只能讓戰馬後繼乏力,最終往往會導致騎兵中途墮馬的道理。
他們在三四里的時候,便已經讓戰馬狂奔了起來,而且沒有任何的節奏可言。
所以,在前鋒所部一頭扎進敵人的大營,很快,一些戰士便在受到阻擋的時候。無緣無故的摔落到馬下,其實這正是戰馬脫力的先兆。
不過,在此時吐蕃地界,比的好像不是誰更聰明,而是誰更加愚蠢。
所以,當漫無防備的高地大軍受到這樣突然而猛烈的襲擊的時候,他們完全被打蒙了……
剛剛餵飽了肚子,正在悠閒的消化食物的他們,目瞪口呆的看著天邊那邊越來越大的煙塵,恐懼的感受著地面的顫動。
不少人不是想著其他什麼東西。而是立馬跪倒在地,祈求佛祖的保佑。不要讓天災降臨在自己頭上。
而吐蕃大軍中,不管哪個部落,都從來不會少了那些佛徒的身影。
在這樣一個時節,唸誦經文才是他們的主業,於是,當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