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23部分

有人去細究了,在大秦露出一統天下的野心和實力的時候,西北鎮軍的衰敗其實便已經不可避免了,這便是大勢,無人能夠逆轉,趙石也不過是順勢而為罷了……

不過,當長安之變後,折匯履任延州鎮軍指揮使,西北鎮軍開始稍稍有了起色。

當然,誰都明白,大將軍折匯重掌延州鎮軍,與貶斥無異,從河洛,到西北延州,這樣的轉換,只要腦子沒問題,就不會有人認為是高升。

所以說,西北鎮軍能有怎樣的起色,跟大將軍折匯並無多少干係,只因為那個時候,朝廷大計開始重新往西北偏轉罷了。

成武元年的那一場戰爭,西北鎮軍稍稍揚眉吐氣,沿路掃平西夏邊寨,並覆滅卓羅和南軍司以及綏州軍司,戰功不小。

但卻也不能改變西北鎮軍配角的地位,因為大將軍趙石在那個時候,聚集二十餘萬大軍,發起了攻取河東之戰。

定太原,克大同,並揮兵北上,收服草原部族為己用,無論那一項功績,單獨拿出來,都能讓西北鎮軍各部那點功勞變得黯然失色。

無疑,西北各部兵馬的進攻,是在為河東之戰做偏師,使西夏不敢輕動罷了。

可以說,這些年來,西北各部都已憋悶的狠了,西北張家在西北軍中威望受損在所難免,而折匯借父祖餘威,卻能堪堪在延州鎮軍中與張家分庭抗禮,折氏離開西北鎮軍太久了,張家在這裡卻是經營多年,若非那些變故,不然的話,延州副指揮使張承便足以將這位大將軍架在半空中,讓他下不來也上不去。

西北鎮軍的情形,趙石有所預料,不過到底堪不堪用,卻還得上了戰場才知道,因為他沒在西北鎮軍當中呆過。

到了慶陽這裡,他還熟悉一些,當年隨軍過來,因為李金花的緣故,他在慶陽頗受優待,幫著處置過些軍務。

不過,那畢竟已經是十幾年前的事情了,重回故地,早已物是人非,當年的幾位領兵大將,除了李任權這位叛將之外,其餘人等,都已歸老田園,當年舊識也沒見到一個,只有幾位將軍看著面熟罷了,估摸著不過是有著一面之緣罷了……

唯一讓他有著些別樣情緒的,不過是顯鋒軍的番號還在,幾經波折,這一支人馬,竟然還能留存至今,可以說是相當的不容易。

而事實上是,他到了慶陽,並沒有工夫去追憶往昔。

他從這些慶陽將領們的身上,眼中,都能看到升騰的戰意,想來延州那裡也差不多,軍心可用,這個念頭在趙石腦海中一閃而過,讓他有些滿意,因為他沒有看到老朽衰敗,軍心懈怠的懶洋洋的景象……

(求月票,求贊,現在讓阿草頭疼的,不是進兵路線的問題了,而是這場波瀾壯闊的戰爭該怎麼寫,要不……去瞧瞧奧大神的篇章,醞釀一下情緒?嘿嘿……)(未完待續……)

第十二卷千秋功業需百戰第一千二百二十七章恨意

當晚,趙石見折匯於府中正廳,相陪的只有大將軍種遂,再沒有其他人等了。

而這三個人,便是如今伐夏大軍中地位最高的三個人,其他將領,諸如張承,張峰聚叔侄,王覽等,就都要差著一些了。

這三位密議,旁人也無話說。

不過只是折匯有些意外,沒有西北張家參與,豈不少了許多威勢?

他對於如今大將軍趙石的權勢,還是有著清醒的認知的,自長安之變後,大將軍趙石在朝野內外,都已沒有了太多的掣肘。

而這些年來,大將軍趙石率兵南征北戰,經營出來的班底,就軍中而言,已是沒有什麼人能夠輕易動搖的了了。

即便他身處西北,也逃不開這位大將軍的轄制,西北張家,和大將軍趙石聯絡有親,如今又欲結為兒女親家,從來都是趙柱國的心腹黨羽。

若說先帝在時,還可與之爭上一爭,但先帝一去,到得如今,折家就算許多人都不服氣,也無法跟這位爭什麼領兵之權了。

長安之變,這位顯露出來的實力,不但震驚朝野,也讓許多軍中將領震撼難言。

如今趙柱國權位更加穩固,上有皇帝陛下信重,下有心腹奔走門下,也再沒有人敢於輕逆其鋒了。

每一回想諸般往事,折匯心裡未嘗沒有後悔。

種家沒落多年,借於此人相交,重又有了興旺之勢,但說起來。當年趙柱國可是大將軍折木清的門生。臨終之時。也還叫到床榻之前,交代了一些什麼。

若是……沒有意氣用事的話,如今折家是不是另有一番局面呢?

不過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