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你不用糊弄我,今年退學的人還少了?”
“學生說的可沒半點虛言,今年退學的人,除了有志於文舉的那些,就剩下些沒志氣的人了……別說學生這裡,如今國武監各科教授教頭那裡,送來的請柬都能當柴來燒,也就是您這裡,還清淨一些罷了。”
趙石不由一笑,心道,你怎麼就知道清淨了,晉國公府那邊,妻妾們的怨言都來到城外了,她們那兒可是被各種人情騷擾的不輕。
他這裡抿了口酒,道:“不要顧忌這些人情,國武監能立於長安城外,得享大名至今,靠的可不是晉國公這個虛名……今年招收的生員,還是按照說好的來,你盯好了就是,中間出了什麼差錯,只管下手,不怕狠了,就怕讓這些風氣進了國武監,弄的這裡烏煙瘴氣……”
(霧霾,霧霾,天天霧霾,阿草之前還晨練著來呢,現在也不敢出去了,鬱悶啊……)(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五章大夫
說是這麼說,其實兩人都明白,人情肯定免不了……
這裡是天子腳下,人情牽扯最多最雜的地方,想躲也躲不開。
不說旁人,就說趙石這裡,秦州趙氏如果開口,他總要給些顏面,加上秦州李家那邊,還有種氏這頭,隔三差五都會送子弟入國武監進學,根本不可能真的來個鐵面無私,將這些人情都推拒開來。
所以,最終也只是把握一個度,你別送來一些中看不中用的廢物,國武監到底不是享福的地方,別在之後弄的大家臉上太過難看罷了,這就是官場上的學問,誰也避免不了。
至於國武監生員的招募,其實已經分為了兩部分。
一部分就不用說了,這麼多年下來,國武監童子科已經成型,其實這也正是國武監生員最穩定也最省心的來源……
童子科童子入國武監進學數載,經過一定的甄別,轉為國武監生員,無論對於童子們還是國武監而言,都有著莫大的好處。
至於好處有多大,只看國武監教授教頭們平日裡的表現就知道了,往往,他們都更加青睞於從童子科升上來的生員,因為這些生員,經過在國武監呆了幾年之後,更符合國武監的風格,教導起來,學的也更快,更好。
實際上,國武監已經完全不用從外間招手生員,童子科童子的數量,完全能夠保證國武監的正常延續了。
但事實上。從國武監開創至今。從未停止從外間招收生員。
這裡面有很多的因素讓國武監不得不如此。而無論是趙石還是齊子平,或者是杜橓卿,也都沒有任何要改變這種情況的意思。
其中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因為各種人情難以退卻,或者說國武監會從中得到多大的收益,而是他們都心知肚明的明白,治學這事,需要更加的開放。而一個越來越獨立封閉的國武監,是誰都不想看到的。
所以,如今國武監招收生員,已經算是有了一定之規,這是在齊子平主掌國武監的時候形成的。
趙石重掌國武監之後,做出了一定的改變,但大框架卻沒有變更。
齊子平在時,招收生員的規矩已經訂立的很是完善,無論童子科還是外間想要入國武監進學之人,都要經過監門試。比對人數,進行篩選。
這是國武監聲名越來越盛之下。必然會做出的舉措。
而齊子平的出身和心性,也決定了監門試更著重於文試,如此一來,當年趙石創立國武監時,訂立的各處軍伍選送國武監的名額必然會受到影響,確實也是如此,這些年離的最近的京軍各部選送國武監的名額,就逐年在減少,照這樣下去,國武監中早晚不會出現真正的軍漢在其中廝混的情形了。
等到趙石迴轉,規矩自然也就有了變化,監門試自不會撤除,只是文試一條已經改為只要認字並會書寫就成,其他的一概不理。
當然,這只是針對外間欲進入國武監修習課業之人的,童子科這邊,卻還要嚴格上許多,畢竟這些童子已經在國武監就讀數載,什麼都沒學會,只學會了寫字怎麼成?
不過,相對而言,門檻還是降低了不少。
這一條降低了要求,自然有其他補足,如今國武監可不是那麼好進的了。
身體上的要求,自然而然的相對提高,相比之前國武監招收生員的情形,這次與其說是招收生員,其實不如說是徵兵……
不過國武監這裡的徵兵和外間可是不同,沒有分寸,不成方圓的意味很重,不像外間徵兵那麼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