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4部分

看來,老生常談的東西,並不一定多有道理,而多是無奈之舉罷了……”

趙石看了一眼聽的認真的李珀,接著道:“廣就大同那邊的事情而言,其實牽扯沒那麼多,不過是朝中的老大人眼光長遠……嗯,還有點過於激動罷了……”

“欺行霸市,貨易不均此類紛爭引起的混亂,極易平息,要的不過是公平二字而已,懲治些想要坐大的漢商,讓蠻野的胡人也收斂些,不行就殺上幾個鬧事的,讓胡人知道,在我大秦境內,沒有他們憑刀子說話的份兒,這麼著也就成了。”

“朝廷之策,有結果的時候還早,微臣也說不上什麼話,但微臣知道,朝廷所決,影響到的是千家萬戶,應該慎之又慎,多做考量,而大同這邊兒,扯不到那一篇大文章上來。”

李珀眨了眨眼睛,終於明白了趙石的意思,不用管太多,關於大同邊市的事情,其實很簡單。

朝廷所在意的,其實是長遠的未來,那是需要朝堂重臣們以及皇帝陛下仔細琢磨的事情,不用他們為此操心。

崔晉顯然也明白了這層意思,臉有些白了,這時他才發覺,自己這次進言,真的是很冒失,他這小小的七品官,完全承擔不起攙和朝廷重務所帶來的風險。

太子李珀則有些遺憾,左右朝堂政事的時刻,離他好像還遠著呢。

不過令他高興的是,這一趟過去,應該不會出什麼差錯了,處置起來,也能少些顧忌……

而經過這一番相談,他也確實覺得,所謂重農抑商,或是農商並舉什麼的,說的太過輕易,大秦的疆域越來越大,各地差異已然極多,更別提漢胡之間的差別了。

輕輕鬆鬆一句話,就定下朝廷國策,實是讓人感覺不太靠譜,而且,後面那位張老大人,是跟同僚吵了一架之後,立馬上書言事,以意氣而定國家大政,可笑而又可嘆,也不知其人這個參知政事是怎麼來的……

相比之下,晉國公之言,就聽著實在多了,是啊,沒誰高興的事情,為什麼要急著去幹呢?

那許多人都是左右權衡,不敢輕易決斷,只你張光晉一人了得?

在太子李珀這裡,還沒跟後面那位張老大人談上一次,在其心目中,一位為官數十載的參知政事,國朝重臣的形象已是大壞。

於是,李珀笑著舉杯,“老師所言,果然句句皆為真知灼見,勝其他人遠矣。”

這個其他人指的是誰,自然沒有人去深究。

恭維話趙石已經聽的太多了,根本不會往心裡去,而他對商事的見解,其實也分外片面,這畢竟不是幾百年之後,在這樣一個時代,很難講商業發展會帶來怎樣的後果。

商人們的品質,不用估計過高,像大同那裡的亂象,可不就是商人逐利鬧出來的?

商人和軍人是兩碼事兒,商人為了獲得暴利,什麼國家民族都可以拋之腦後,不過相比較滿嘴大義微言,私下裡卻不定怎麼回事的讀書人,趙石覺著,商人還是比較能得他喜歡的……

這個話題告一段落,太子李珀一杯酒下肚,接著酒勁兒,問了一句,“老師,學生聽聞,父皇曾有意讓學生代替他於大同會盟諸部首領,卻為老師所阻,學生有些不明所以,還請老師指點。”

說完了,他這裡可能有些後悔,這事傳到他耳朵裡,也就罷了,如今還說出來,就是他的不對了。

無論是父皇,還是晉國公,聽了之後都不會歡喜,他這裡確實有些孟浪了。

不過這事憋在他心裡已經許久了,父皇什麼都沒說,就更讓他難受,大有不吐不快之感,這也只能說明,他的年齡太小,還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城府也不夠深沉了。

(三更了,阿草努力吧?那還等什麼,月票呢,訂閱呢,推薦呢,呵呵,開個玩笑,阿草最近還不夠努力,阿草自己知道,這兩天正在調整狀態。)(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八十四章教誨

趙石想了想,這個到沒什麼不好說的,這事也確實是他給阻攔了下來,說起來,有點犯忌諱,但趙石還是做出了勸阻,至於皇家這兩位父子怎麼想,就不曉得了。

皇帝陛下若是心裡不滿意,估計過後會弄些么蛾子噁心噁心他,而太子這邊兒,顯然沉不住氣,當面問了出來。

看著太子李珀好像做賊一般,眼睛亂轉,趙石腹誹之餘,也不由感慨,這就是皇家的人啊,無情而又多疑,沒有大小之分。

想到這些,他不由有些意興闌珊,皇家的美酒到了嘴裡,也沒了滋味兒,不過話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