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80部分

著安慰眾人道:“各處匾額訓言非是一處兩處,這個顧不周全,就說國武監正門匾額,咱們想都不用想,若非陛下御筆親題,也定是極富盛名者所書,所以,諸位也不用想太多,督學大人命我等思量國武監各處訓言,以及各科學堂室內條幅匾額,此事本非我等生員可以惦念,督學大人卻交予我等之手,所謂士為知己者死,這裡面的輕重咱們可要思量清楚才行。”

這事是前幾日那堂講學督學大人在最後宣佈出來的,在國武監生員中掀起的風波可不是一丁半點,要知道,大秦文風雖說並不算鼎盛,但府學縣學什麼都不少,且還有些在士林中德高望重之輩創立的大大小小的書院,學館之類的場所,和府學爭奪著歷年科考名額。

縣學不用提,更像是梯子的最底下一層,踩的人多,但停留在那裡的人卻少之又少,府學和些有名氣的學院就不同了,那才是文人俊傑匯聚的地方。

比如說長安這裡就有長安書院,乃宣武年間,長安李氏門閥族長,致仕禮部尚書李夢得,李老大人所創,於今已有幾十年光景,不但是長安乃至京兆最有名的書院,也是大秦境內書院中的翹楚。

尤其是因為佔著地利,每逢科考之時,無數士子從大秦各處湧來長安,那時才是長安書院最繁盛的時節,隔三差五,便有一場文會,無數士子在文會之上題詞留作,還有許多士子在附近租住,為了便是能臨近文風鼎盛之處,參加文會方便不說,且許能沾得一二氣運等等,而若是幸運,還能遇到大儒講學,甚或是碰到一些貴人臨時起意,便服前往,所以每逢科考之時,那裡實是勝景獨具的一處所在。

秦人尚武事上先天不足,底子實與東面的後周以及南面的南唐無法相比,但話說回來,八百里秦川上的讀書人,比起南人士子來,雖少了幾分錦繡才華,但卻多出幾分剛硬來的。

這些都是閒話,暫且不去說它,就說這些書院,府學之類的地方,必定少不了許多文人題拓,而其中被堂堂正正擺出來的,必然也是出自名家之手,比如說各類訓言,也就說訓導勸學之言,此類東西,不用說了,也定出於德高望重之人的手筆,不然不但於書院名聲有損,也無法服眾不是?

而底蘊深厚一些的,各處匾額訓言更是多有來歷,沒處都能講出一篇精彩的故事,讓人心生敬仰之餘,順便也就達到了揚名的目的,甚至有些書院還將在此進學過的傑出士子的詞句留存下來,一旦這些人顯赫了,便拿出來刊印,雖有勢力之嫌,卻也不乏巧思,若手段得當些,也就成了一段佳話。

這樣的事情時人皆有所聞,自然不會陌生,而說會國武監這裡,這次卻是好似又開了先河,將各處訓言甚至是匾額都扔給了生員,而非大張旗鼓的去尋那些高官顯貴或是名士大儒們來親筆題書。

這樣一來,便是武科那些“赳赳武夫”們也都大多動了心,想想若是自己弄出來的一句半句入了督學大人法眼,往國武監某處那麼一擺,乖乖,國武監只要立在這承恩湖畔多少年,那自己所題的篇章可不也就能留在這裡多少年?

留下隻言片語,為後人所記,千秋萬世,流傳不絕,對於這個,別說是些熱血沸騰的年輕人,便是七老八十,自持什麼都看透了的,也不能不動心吧?

這事讓國武監的教授們頗有微詞,並找到了趙石這裡來,說的自然很有分寸,但話裡話外的意思,無非就是國武監的這些小毛孩子曉得什麼大道理,督學大人此舉是否太過草率了?

有著怨氣,但也有些期望,面對面洞察人心的本事,對於趙石來說,那就不用多說了,教授們的心思自然是一覽無餘,而對於他來說,這也只是激勵人心的手段罷了,乃細枝末節,並非大事,所以大手一揮,成,教授們也為國武監一員,又身為人師,此事上怎能少得了諸位教授?

不過這醜話他還是說在了前頭,各處訓言匾額,那是要給旁人看的,若是詞句不當,或是不夠精彩,反而生員所書勝了一籌,那不取便是不取,沒有商量的餘地。

這麼一來,國武監上下卻是為此事鬧開了,諸科已經漸漸開課,這幾日來,卻是有好幾位教授在授課之時走神兒,鬧了不少笑話出來,就全拜此事所賜了。

在趙石來說,這事兒不大,但效果卻是不錯,不但增進了國武監上下人等的歸屬感,且此等特立獨行之事,也可稍稍為國武監揚名。

題外之言就此打住,眾人聽了杜?卿的話,火炭兒般的心思終於冷了冷,有人便道:“還是杜兄想的周全,不過聽杜兄所言,可是已有定計”

“聽聞種清哲等人可是獨闢蹊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