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還有人讓他試探大將軍這次回京有意於何職,是想也不用想了。(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皇帝
“擺駕慈安宮……”
“起駕……”
太監尖細的嗓音在宮宇之間迴盪,帶出皇家的威嚴和雍容。
大秦成武皇帝陛下裹著披風坐在龍輦之上,有些疲憊的半眯著眼睛,年輕的君主,經過了宮廷間的勾心鬥角的磨練,也經過了狂風暴雨的洗禮,更經過了統攝四方,出口成憲的風光……
此時,他的身上環繞了光芒,凝固了氣度,已經隱約能瞅見自古以來,那些強勢君王的影子。
而過了這個年,大秦成武皇帝陛下也才剛到而立之年,進入了一個男人最成熟,也最具精力的黃金年月,和如今的大秦一般,正走在通往輝煌的道路之上。
不過此時的大秦成武皇帝陛下,腦海中想著的,既非什麼江山社稷,也非什麼朝野大事,讓他有些煩心的卻是正經的皇帝家事。
簡單的說吧,他和皇后娘娘鬧彆扭了。
兩人少年夫妻,大婚之前,連面都沒見過一次,談不上什麼男歡女愛,不過是相處的久了,情分也就有了,這在皇家子弟中間,也算是難得。
讓成武皇帝李全壽尤其感激的是,在他最悲傷最難熬的那一段日子中,這個女人都陪在他身邊,沒有半點的埋怨。
成武皇帝陛下乃情重之人,這個毋庸置疑。
所以,登基之後。立即確立後位,統攝後宮,直到前年,才冊封出了兩個妃子,也都是當年東宮舊人。
而且,等景興皇帝大喪過後,本應選秀入宮,充實宮掖,也被他以戰事正急為由,拖了下來。
而現在宮內。可以說。皇后娘娘專寵後宮,無人能及,這都是皇帝陛下的一番心意,朝臣們也喜聞樂見。帝后和諧。可不是朝廷之福嘛。
不過這一次。皇帝陛下的小辮子被皇后娘娘捉住了。
皇帝陛下將先帝的沈美人給藏了起來,很可能就藏在興國公府中……
要不怎麼說呢,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富有天下的皇帝陛下想要掩蓋一些事情,卻也要留下很多痕跡,不知怎麼就傳到了皇后娘娘的耳中。
這可不是小事,先帝駕崩,那是皇位之爭的結果,天下人再計較,也不能宣之於口,只要當今陛下英明神武,為大秦創下基業,天下人也只會交口稱讚,果然是一位雄主。
但如果當今陛下沾染了先帝的寵愛的女人,又傳了出去,便是皇家的汙點,名聲會很不好聽,只有最無恥的那些人,才會將這個美化一番,弄的美輪美奐。
於是,皇后娘娘便趁著西北捷報到來,皇帝陛下興致極高的時候,隱晦的勸了幾句。
皇帝陛下正在興頭上,一盆涼水澆下來,不但涉及自己,還涉及到立下大功的大秦上將,所以一聽就有點惱了,要是真有這麼一回事,也就罷了,問題是,他沒做過。
而且,當初行險而勝,每每想起,也是一身冷汗,最不願聽到的話題,恐怕當年的長安之亂就是其中之一,那一夜,雖然盡舒胸臆,那一夜,也同樣讓他登上了皇位,但那一夜,以及之前,他自覺失去的更多。
回想起來,他寧願沒有發生那麼多事情,他寧願沒登上這該死的皇帝寶座。
為了那一夜,他獻上了本應該是自己女人的女人,為了那一夜,他逼著朝廷上將謀反,那一夜,他弒父殺弟,那一夜,整個長安血流成河,那一夜,他是如此的癲狂,甚至有毀滅整個長安的衝動。
皇后娘娘觸動的也正是他最敏感的那一根神經,而且,選的時機並不好,他心情確實不錯,但這樣一個時候,竟然有人想要揭開當年舊事,已經身為帝王的他,立馬便聞到了陰謀的味道。
帝王尊嚴所在,皇帝陛下沒跟皇后解釋什麼,只是隨後立即命內衙徹查此事,於是,皇后娘娘宮中的兩個宮女,幾個太監,便從此消失了。
但令皇帝陛下失望的是,內衙經過連番清洗,行事不但莽撞,而且還什麼都沒查出來,在查詢線索,審問囚徒上還不如那些刑部的捕快。
這個時候,也讓皇帝陛下有了罷內衙而行正道的心思。
不過,經這麼一折騰,皇后娘娘也傷了心,這些時日都在“病”著,皇帝陛下有心安慰,但朝中大事都在等著,一直耽擱至今。
如今西北諸事大體已定,科場案餘波未平,但也掀不起多大的風浪。
而且,在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