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地,實際上,他們卑微的處境,也非是一代人兩代人可以改變的了的,有些可笑的是,今日之強權,卻正是他們改變自己地位的一個契機。
老實人顯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他腦袋有些迷糊,一半是被嚇的,一半則是感到封爵兩個字有些玄幻,不過最終,他還是訥訥道:“請大人容小人回去……多做勸說……請大人放心,小人一定盡心。”
此時,胡烈年輕的面龐上籠罩的都是權力的味道,“這個自是應該,今日請諸位前來,就是為的這個,也希望在座諸位,能夠同心協力,將事情辦好,來,為了諸位今後大好的前程,乾了這一杯。”
(今天更的又不準時了,阿草的毅力很差啊,不過阿草依舊努力中……)(未完待續……)
第十三卷龍盤虎踞春秋事第一千三百七十二章交託
國武監操典,就是胡烈出現在此地的最大原因,所以,邀請這些人加入編修國武監操典,也是他最大的目的。
所以,談完了這事兒,其實正事也就過去了。
但除了早早離席的那位關夫子,其他人卻都沒動地方。
因為除了噠懶和瑪麗安娜之外,都漸漸開始明白,他們將要參與編纂的國武監操典,和他們預想的,可能有著很大的不同。
試想一下,不算那些戰陣之學,只說包括了各種匠技,堪輿之術,醫術,天文等等,甚至還專門請了一位刺客,在其中加入刺殺這一門類。
如此龐雜的一部典籍,真的只會在國武監中刊行嗎?
別說面對世人,就說之後最終鎖入皇宮密室之中,參與之人,也必定會在世間得享大名才對。
自三皇五帝,到前秦,一直來到如今,遍觀數千載歲月,這樣的著述又有幾本?
只是心裡夠數,想想就能明白,這是足以流芳千古的事業。
面對這樣的誘惑,即便是對趙石有著不滿,並對其如今所作所為很是反感的崔老先生,也是拒絕不了的,而其在齊子平等人離開國武監之後,還能對編修國武監操典之事如此上心,其實就能看的明白,這位老先生的心理了。
相比於他,其他人讀的書也許不會比他多,看的也不會如他那般透徹,但惟其如此,他們心中才越發炙熱。因為對他們而言。機會更加難得。
所以。有太多的話想要打問,有太多的疑惑想要得到解答,但很快,他們便發現,沒有前例可循,有些問題更不好開口,面對的人也不對,但要說當面問上國公兩句。卻又少了些機會和膽量。
所以,眾人最關切的事情,談的反而越來越少,話題最終流於泛泛,看來啊,還得聽國公過後安排了。
不過也不是一點所得都沒有,他們知道兵部那些零零碎碎的隨軍紀要,都將在整理之後,編入操典之中。
他們還知道了,之後很可能會延請形形色色的人才。加入到國武監操典的編修當中來,看來他們以後能夠保有怎樣的地位。還很難說,現在他們只不過是佔了一次先機而已。
其實最終,他們無奈的發現,胡烈知曉的東西也並不太多,大多還都很模糊,試探再多,也是無用。
至於國公為何沒有親自,或者說是大張旗鼓的跟他們一一相談……也許是他們身份太低,也許是有別的顧忌……那就只有天知道了。
此時吳小妹吃喝的也差不多了,又瞧了一番熱鬧,已是心滿意足,便打算告辭出去,像往常一樣,去照看一下戰馬,趕緊將活計做完,也好回去休息,要知道,後日裡還要參加軍演呢。
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休息不好,只會在軍演中丟人現眼,她雖是個女子,卻是最要臉面的一個人呢。
不過剛想趁著話縫兒,站起來告辭,卻兩個人的對談牢牢給吸引住了。
這個時候,酒桌上的氣氛,已經開始向正常的酒宴轉變,瑪麗安娜和陸晨在竊竊私語,自成一方世界。
軍人們在談論經歷過的戰事,崔老頭兒百無聊賴,則揪住同樣跟眾人沒話兒的王匠工,大談齊民要術。
而吸引住吳小妹的,正是宋人逢和胡烈之間的談話。
宋人逢酒量不高,喝了幾杯,已經滿臉通紅,有了些酒意,而胡烈只是淺嘗輒止,很有節制。
“聽說大帥又要出京了?”
胡烈明顯愣了愣,其實這事兒算不上什麼秘聞,但外面的人想要知道,卻也不太容易。
不過他轉念一想,這也不是什麼說不得的事情,再者說了,宋人逢是什麼人?這位乃是他們這些衙衛正經的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