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兒汗。眾汗之汗,就算是韃靼人最強盛的時候,其汗王也不會擁有如此狂妄的汗號,何況,韃靼人現在的情形了。
聖旨即下,旁人自然不敢多說什麼,就算是有話,也要等宣旨完畢,過後再向皇帝陛下建言。當然,修改汗號是不可能了。
皇帝陛下金口玉言,朝廷威嚴臉面所在,哪裡還更改的了。
但這裡有大將軍趙石,今時今日,其人地位與旁人實是不同。
宣旨欽差剛剛念出汗號,片刻之後。趙石已經抬起頭來,擺手之間,低聲吩咐幾句,便將其他接旨人等都趕出了中軍大帳。
身為禮部右侍郎的這位欽差大人立即便驚住了。這樣的情形,他別說不曾親眼見到過,便是聽也未曾聽說過的。
但大將軍趙石的威嚴,沒有人敢於忽視,即便是跟他一同而來的幾個禮部兵部官吏,以及宮中的太監,都在震驚之後,乖乖的出了中軍大帳。
等到中軍大帳之中只剩下了欽差大人以及趙石和不顏昔班三個人,趙石這才回身問不顏昔班道:“不顏昔班,古兒汗的稱號,你會接受嗎?”
不顏昔班立即搖頭,他這裡有些懵,心裡多數是認為大秦的皇帝陛下以及朝堂群臣搞錯了,這樣的稱號就算賜下來,他也是不會接受的,那不但會讓草原部族們恥笑韃靼人的狂妄,而且還是取死之道。
古兒汗的稱號,西夏人可以有,契丹人可以有,女真人也可以有,但這裡絕對不包括韃靼人。
前面的那些都是一國君主,國中稱之為皇帝,草原人才稱其為古兒汗,以表達對其人的敬畏,只要他沒瘋,這樣的稱號絕對不敢接受,連將錯就錯的心思都不敢起……
趙石回首,便對欽差大人笑道:“大人您看,不顏昔班汗不敢接受眾汗之汗的稱號,您又怎麼說?”
當時,這位頭髮花白的欽差大人的汗便下來了。
響鼓不用重錘,這個時候他再不明白朝廷的聖旨出了問題,他也就不用再當這個官了,而眾汗之汗這幾個字入耳,他當即差點沒昏過去。
之前還以為大將軍趙石對封賞不滿,才會有這樣的跋扈舉動,害怕之餘,心中未嘗沒有怒火在熊熊燃燒,甚至曹操兩個字,都已經到了嘴邊。
但現在,心裡念頭完全顛覆了過來,大將軍忠心耿耿,雖略有跋扈,對陛下不敬之罪,但在這樣一個時候,卻也是在挽救朝廷顏面的。
眾汗之汗,欽差大人嘴裡發苦,這樣的稱號,若是真的賜下給草原汗王,那又將置大秦帝王於何處?大秦也一定會在這些胡人面前淪為笑柄……
而朝廷顏面尚在其次,若是由此,使韃靼人離心,大將軍北上草原之功,立時便有化作烏有之憂,那樣的後果,真的是讓人想都不敢想……
這位欽差大人雖然年紀已經不小,但卻還有些急智,無措之際,腦中靈光一閃,心想,自己能怎麼辦?違抗聖旨,自己就算有那個膽量,但事關社稷,自己也沒那個權責,威勢……
這般一想,隨即也再不顧什麼欽差大人宣旨之際,如皇帝陛下親臨之類的規矩了,將聖旨一卷,便欠身扶住趙石胳膊,“大將軍北上草原已有兩載,於草原之熟悉,非我等之能及……朝廷顏面所在,還請大將軍有以教我,這汗號……唉,乃陛下問之於侯爺夫人而來,這要是回去一說,可怎麼是好?”
趙石沉吟半晌,心想,琴其海小女兒心性,不知輕重也就罷了,但朝廷中人也都是廢物,如此大事,竟然就這麼信了她?
心中多有輕蔑,但嘴上卻道:“為朝廷顏面計,不若如此,今歲進兵北上,連克強敵,令胡人聞風喪膽,而今冬日已近,戰事暫歇,便讓不顏昔班汗隨你回京覲見陛下,堅辭古兒汗號不受,如此,也算有了迴旋之餘地,朝廷諸公心中自有萬千丘壑,定有妥當法子,以掩其失才對。”
一席話,說的欽差大人老臉上火辣辣的,不過這個法子到也不錯,趕緊作揖稱謝。
趙石又跟不顏昔班道:“冬天無事,你也該到長安看看你姑姑了,你姑姑就你一個親人,估計想念的緊,日後可能時機不會太多了,正好藉此時機,到長安瞧瞧,不過記得,回到長安之後,不要肆意忘形,不然的話,我可是不答應。”
不顏昔班點頭,這一年與乃蠻部征戰,被韃靼人深自忌憚的乃蠻部已是有了後繼無力之相,沒有了乃蠻部壓制,韃靼人壯大之勢已是分外清晰,正好去長安,將名分定下,將來許就有說不出的好處。
不得不說,兩年過去,想的事情已與初到草原之時完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