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82部分

是後面幾處隘口也能讓數萬秦軍強攻不下的。

這可都是蜀中有名的地方,三國時不論張魯,還是後來的劉備,曹操都曾領兵大戰於此,哪次都是十數萬兵馬,就他們那點軍兵,別說進入漢中盆地,就連陽平關都過不去的。

不過蜀軍將無戰心,兵無鬥志,讓他們二人卻是長驅直入,直接殺到了漢中城下,過不了幾天,守城的蜀軍節度使藍惟諧,這位節度使大人可能是看三國看多了,竟然想要趁秦軍遠來疲憊,趁夜襲營。

張承等雖無防備,但大軍紮營,怎麼會沒有一點防範,尤其是像秦軍這樣久經戰陣的軍旅,蜀軍出城夜戰,兩人正是求之不得,晚上一番混戰下來,不但後蜀節度使藍惟諧被陣斬當場,出城的蜀軍正是沒回去幾個。

兩人乘勝攻城,幾度攻上城桓,卻都被刺史魏士成帶兵趕了下來,要不怎麼所兩人運氣好呢,正無奈間,蜀人自己卻是先亂了套,後蜀鹹安郡王孟信殺了刺史魏士成以及反對降秦的部將,開城請降。

若非李任權率部千里奔襲,同時立下大功,他們兩個就是伐蜀頭功了。

當然,這都是前事了,也不一一細說,但兩個人的好運氣到此也就為止了,兩人手下軍兵本就不多,駐守漢中,看押降卒,又要護衛後蜀鹹安郡王等一應降官回秦,加上還要不停的運送糧草。

這麼算下來,兩個人實在無力派兵駐守陽平關等險礙,再說了,後路自由入蜀大軍看著,也無須擔心不是?

但蜀中大亂,數十萬亂匪取金州,也就可見漢中這裡的情形了,陽平關為亂匪所據,之後各個要隘處情形雖無法探知,但想來也已經入了亂匪手中,不過近萬秦軍士卒應是能守住漢中的,這個趙石毫不懷疑,就算領兵之人被人刺殺或是重傷,秦軍也不會太過慌亂,亂匪的伎倆趙石現在已是清楚的差不多了,先是使人刺殺首腦,然後趁群龍無首之間,靠人多勢眾一擁而上,招數雖然實用,但卻非是百無一失,只要有人在關鍵時候穩住軍心,亂匪也就無機可趁了。

就像利州城,即便守軍已然不多,二十萬亂匪在關下徘徊數月,也不是沒能破城而入?

而秦軍入蜀,這陽平關必定是要先拔了的,不然大軍後路就隨時可能被亂匪切斷,也正好趁機打通到漢中盆地的道路。

這些天,他看的都是探子關於陽平關的探報,直到欽差來了,他心中已有了些成算。

身為欽差的李士芳等眾人都散了,這才又掏出另一道聖旨,趙石,陳祖,種從端三人又得跪下接旨。

這一道旨意就不是封賞了,而是讓三個人協力入蜀,而讓陳祖與種從端兩人高興的是,朝廷旨意上並非急著讓趙石領兵入川,而是讓三人商量決定,這無疑給之後的戰事增添了許多的勝算。

讓兩人尤為佩服的是當今聖上的英明,蜀中之戰到如今已經打成了一個爛攤子,這誰都明白,而力主伐蜀的當今陛下恐怕也是焦頭爛額,對於京師長安現在的情形他們兩人也並非一無所知,若是金州這一戰敗了,當年宣武皇帝舊事很可能會重演,皇帝下罪己詔,傳位太子這樣聳人聽聞之事也並非不可能發生。

但就是如此情形之下,那位陛下竟然還能體諒前方將士征戰不宜,給領兵大將以信重,這樣的心胸和氣魄,足可讓人稱道一聲,聖明天子。

而種從端心中這時也痛悔非常,當年為何要扶助那麼一位,做下那許多事情,真真是豬油蒙了心……

接下來說的卻是金州所俘亂匪之事了,以工部為主,刑部為輔,十餘萬罪民將被分往數州勞作,因蜀中戰局未定,所以這些罪民將有數萬留在金州,不管是運送糧草,還是臨時成軍,發往軍前,都由趙石等人決定。

至於其餘亂匪的去向,朝廷還是斟酌當中,不出一月,當有定論,而工部侍郎蔣中流將主理此事,趙石三人此時恍然,為何工部,刑部都來了人,卻還沒幾個,原來如此。

趙石心裡也是高興,看來聖上以及朝中重臣已經同意了他的意見,看來自己靈機一動的想法卻也有可取之處,不過他是軍人,並非真正的政客,這些想法一閃而逝,並不深究,種從端眯著眼睛,現在他算是看出來了,當今聖上對這位大帥當真是寵信到了極點,所奏無有不準不說,其中竟然連打折扣的地方都沒有。

等到宣旨完畢,將聖旨交到趙石手中,李士芳才滿臉含笑的將趙石攙扶起來,笑道:“恭喜幾位大人,百戰功成,可謂朝廷柱石。”

接著卻是含笑看向趙石道:“今次已是小臣給大人第二次傳旨了,汾水一別恍如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