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八十三章 能不能派上用場

馮嘯辰親自來浦交大,是想請王宏泰出山的。這些年王宏泰的名氣響了,地位高了,馮嘯辰覺得應當給他一些必要的尊重,不能像過去那樣直接一個電話就把他召喚過去。可誰曾想,馮嘯辰親自上門,居然也沒有請動王宏泰,幸好還有一個博士生徐致遠出來打圓場,表示自己可以先帶幾個師弟師妹過去應應急,好歹讓馮嘯辰有了一個臺階,不至於被晾在半空。

對於王宏泰的傲慢,馮嘯辰心裡很不痛快,但也打算給予回擊。人各有志,王宏泰對裝備工業公司的事情不積極,馮嘯辰能拿他怎麼樣呢?在此前王宏泰拿過裝備公司的資助,但他也完成了專案要求,向裝備公司提交了一套基於釕觸媒的合成氨工藝。這套工藝已經由裝備工業公司在國內和歐美等國申請了專利,成為公司擁有的無形資產之一。王宏泰與裝備公司之間算是銀貨兩訖,馮嘯辰還真沒有什麼過硬的理由逼著王宏泰必須給自己幫忙。

請不動王宏泰,只是請到了他的一個博士生,對於馮嘯辰來說,也就是聊勝於無吧。他和吳仕燦從王宏泰的辦公室出來,與徐致遠簡單談了一下,意外地發現這個博士生水平還頗為不錯,雖然比不上今天的王宏泰,但與幾年前的王宏泰相比,卻並不遜色。幾年前的王宏泰能夠搞出釕觸媒工藝,徐致遠作為王宏泰的博士生,不說創造力如何,至少依葫蘆畫瓢的能力還是有的吧?

馮嘯辰給徐致遠寫了個條子,讓他拿著條子先到濱海第二化肥廠去,找正在那裡組織技術攻關的冷飛雲報到。至於馮嘯辰自己以及吳仕燦,還得在浦江再呆幾天,拜訪一下其他幾家單位的研究人員,希望能夠找到幾個技術過硬的專家去加強自己的力量。

在其他專家那裡,馮嘯辰也聽到了一些對王宏泰的議論,比較集中的評價都是說這個年輕學者成名太早,未免有些心高氣浮。再加上時下各高校、科研院所搞的都是唯論文制,只要你論文發得多,你的地位就高,各種榮譽都是你的,其他工作做得再爛也無妨。這樣一來,各單位都出現了一些眼睛裡只有論文而沒有任何社會義務的“大腕”,什麼國家利益、集體榮譽之類,與他們都沒有關係,用後世很流行的話來說,就是一批精緻的利己主義者。

“我們那個時候多好,不管你做出什麼成績,屬名權都是屬於集體的,再大的‘腕兒’,也是集體的一員,哪像現在,大家都只顧自己,有點資料資料啥的,都要藏著掖著,生怕被別人看到,搶了他的成績。”

在走訪中,馮嘯辰不止一次地聽到有老專家這樣憤憤不平地抨擊著時弊,同時把王宏泰拿出來當成一個反面典型進行數落。對於這樣的話,馮嘯辰也只能是聽聽而已,集體主義的做法有好處,但也有弊端,最大的問題就是難以調動個人的積極性。在五六十年代的時候,這種做法或許還有一些效果,進入七十年代之後,人們就變得越來越“實際”了,再想號召大家公而忘私,實際上是自欺欺人的。

“還是要建立一套更全面的人才評價機制吧。”在離開浦江前往濱海的火車上,馮嘯辰這樣與吳仕燦探討道,“完全抹煞個人的成績,是不現實的。但如何有效地引導科研人員為國家建設服務,需要有新的評價機制。論文是很重要的,但僅有論文是不夠的,應當把社會服務也當成科研人員的義務,除了少數純理論的方向之外,大多數的專家都必須有社會服務分,否則不能給予晉升和獎勵。”

“這個難度太大了。”吳仕燦無奈地搖著頭說,“關於這個問題,我早就思考過,但推行起來太困難了。國內大學、科研機構的評價,都是看發表的論文數,所以各單位對於科研人員的要求,也就必然是多發論文。要改變這種狀況,靠咱們裝備工業公司是不行的,恐怕得從最高層次來進行規範才行。”

馮嘯辰點點頭,嘆道:“老吳,你說得對,高校評價原本也不是咱們裝備公司能夠做的。過去高校沒錢,咱們手上有專案,高校多少還要看咱們幾分面子。現在國家對科研越來越重視,高校的經費比過去充足了,也不在乎咱們的那幾個專案了,咱們要想左右高校的想法,的確是太難了。”

“不管怎麼說,王宏泰對咱們還是挺客氣的,沒有冷落咱們。”

“或許是他覺得我們還有一些用處吧?”

“他不是還派了徐致遠和幾個碩士生到濱海去嗎?這也算是給咱們面子了。”

“就是不知道徐致遠他們能不能派上用場呢……”

馮嘯辰的疑問在他抵達濱海第二化肥廠建設工地的時候就得到了解答。冷飛雲親自開車從火車站把他和吳仕燦接到了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