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不容易送走滿臉菊花開的李公公,吳可這才將聖旨交給身邊親信,在一片恭喜聲中轉身緩緩走回正堂。對於此事其實他早有心理準備,心喜有那麼一點但完全說不上驚喜,順理成章的事兒而已。
這才剛過了區區一個月時間而已,朝廷便有些承受不住河南糾結的戰局,迫不及待將擔子壓在他的身上。
倒不是朝廷短視連這點氣量都無,關鍵是入豫的三省聯軍太不爭氣。
由於戰事不利內部矛盾爆發,原本兵合一處的三省聯軍,竟然兵分三路各自駐紮一處。本就兵力處於弱勢,如今兵力分散情況更顯糟糕。
關鍵是三省清軍還互扯後腿,有難不救有功必搶,完全沒有上擺朝廷的摺子中所言互為奧援那般美好。
如此情況使得三省援軍早失了之前銳氣,形勢急轉直下完全處於被動狀態。總之一句話,三省援軍陷入捻匪設定的戰爭泥潭之中難以自拔。
當然以捻匪的組織和戰鬥能力,大股清軍依託城防堅守的話,捻匪就算人數多上十倍也便想佔到便宜。三省聯軍短時間內倒是無礙,城外捻匪雖然叫囂得厲害其實威脅不大。
可問題是,朝廷派他們入豫的目的是為了剿匪,而不是龜縮于堅固城防之內閉門不出。
前文就說過,朝廷眼下財政狀況糟糕得很,負擔兩萬清軍出征短時間內尚可,可時間一長就支撐不住了。
眼見河南剿匪戰爭陷入僵持階段,也不知道什麼時候才能結束,而隨著三省聯軍的沉寂,河南局勢又有糜爛現象,朝廷這下子不急都不成。
一面嚴厲申斥入豫三省聯軍必須主動出擊,尋找時機徹底殲滅大股捻匪武裝,一面緊急磋商補救辦法解決麻煩。
其實河南巡撫的意思已經很明白了,最好調動安徽清軍入豫剿匪。
怎麼說安徽清軍有這方面的經驗,而且戰鬥力3也是出了名的強,最關鍵的是從安徽到河南的補給道路十分通暢,也不必擔心錢糧後勤方面可能出現的麻煩。
朝廷自然也知道安徽清軍是眼下最好選擇,當然他們也可以調動山東的僧王部隊入豫征剿,但問題是山東災情嚴重也離不開大軍彈壓。沒了僧王部隊放眼四周還得依靠安徽清軍,與其那般麻煩還不如一次性到位簡單。
但問題是一個月前才剛剛否決了這項提議,這時候忙不迭的修改命令豈不是顯得朝廷太沒面子?
吳可作為一省封疆堂堂的從一品提督,自然有資格列席朝堂參與朝政。
朝堂上的風箱變化自然看得清楚,他也懶得參與朝議爭論,只充當一個老實不說話的旁觀者看戲。
朝堂上的爭論歧視很有意思,朝臣們個個飽讀詩書‘戰鬥經驗’豐富,言辭犀利引經據典讓旁觀之人往往有茅塞頓開之感,只要不涉及自身利益的話到真是不錯的消遣和熱鬧。
他自己也沒料到,河南的局勢發展竟然變化如此之快,快到他都有些瞠目結舌的地步。
之前還不是一個捷報連著一個捷報,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好似捻匪已經窮途末路下一刻便有可能徹底崩盤似的。
可沒想到轉眼間局勢逆轉,三省聯軍內部爭鬥優勢盡喪不說,還被捻匪優勢兵力圍著不能脫身,情況一下子便轉了個。
當然真實情況如何,有臨近淮北源源不斷的戰報傳來,他只是稍一琢磨就知道怎麼回事。頓時冷笑連連不住搖頭,早就估計到了三省聯軍可能內部不靖,但怎麼也沒想到矛盾衝突爆發得如此突然如此的……不合適宜。
真是一幫沒腦子的傢伙啊!
明明知道京城還有一位安徽提督虎視耽耽,朝堂上有太多目光注視嗎?
尼瑪的這時候搞內部矛盾,是嫌自己的日子太過安生還是覺得朝廷的臉面打起來很舒爽?
結果就是,朝堂打夯的好戲才剛剛開了個頭,之前那幫冷嘲熱諷的朝臣們便服了軟。一個個看見吳可之時躲躲閃閃好不尷尬,完全沒了之前趾高氣昂的架勢,他們倒是想硬氣可形勢逼得他們不得不服軟哇。
河南是個什麼樣子,一直關注的朝臣們心中明瞭。要是再死鴨子嘴硬不服軟,吳可這個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傢伙只需稍稍歪一歪嘴,讓不服軟的朝臣入豫剿平捻匪之患,到時候哭都沒地方哭去。
再加上朝廷財政糟糕到什麼程度朝臣基本心中有數,這時候節外生枝那就是自討麻煩。不就是服個軟給吳可這傢伙一點好處麼,反正河南糜爛之地沒誰願意輕易沾熱,讓給這傢伙又如何?
等以後有了機會,再慢慢炮製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