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的攻勢全面展開,在向哥倫比亞大學開放之後,斯坦福大學成員次日可以註冊,耶魯大學的加入則是在當月 29日。一週之後,《斯坦福校刊》上刊出了“Facebook旋風席捲校園”的報道。據這家報紙透露,2981名斯坦福學生已經註冊。
激增的使用者人群和頻頻重新整理紀錄的網路訪問量不僅檢測了Facebook全新購置的伺服器效能,而且還考驗著馬克…扎克伯格手裡這支工作團隊的凝聚力。網路廣告提供商紛紛向Facebook丟擲了橄欖枝,在是否接受這些廣告贊助的問題上,薩維林和馬克…扎克伯格之間的分歧再次爆發。
扎克伯格在猶太學生聯誼會上結識了薩維林,當時他們都剛加入這個團體不久。薩維林他出身於一個富有的巴西商業大亨家庭,家教很好,深受大家歡迎,那時在學校的投資俱樂部裡擔任辦事員。他為Facebook的最初發展投入了1000美元,獲得Facebook三分之一的股權。
但是在馬克…扎克伯格接受林明陽的注資之後,他的股權被稀釋到百分之五。不過按照林明陽的收購價,現在Facebook市值總價在4000萬美元,薩維林如果轉讓手中的股份,他馬上就會成為百萬富翁。
讓網路變得有趣比讓它賺錢更重要,這是馬克…扎克伯格一直堅持的觀點。但是薩維林更多是從商業的角度考慮,網站每時每刻都在消耗著資金,僅憑著非常有限的廣告投入,連基本的維持都很困難,更不要說賺錢了。
在H33宿舍的客廳裡,馬克…扎克伯格和薩維林在這個問題互不相讓,兩人情緒越來越激動,最後爭論變成了爭吵。兩人嗓門都一樣大,而且各自都有充分的理由,當然是誰也說服不了誰,作為Facebook的第二股東,坐在兩人的中間的林明陽卻一直都沒有開口。
等到兩人吵累了,坐在沙發上不說話了,林明陽這才打破沉默。
“你們一個是公司的CEO,一個是公司的CFO,都站在自己的立場上想要說服對方,可結果你們也看到了,你們誰把誰說服了嗎?剛才你們在爭論的時候,我就一直在想,難道你們兩個的目標就真的背道而馳,沒有任何的共同點?難道Facebook的運營就不能又有趣,又賺錢?”
林明陽的一連串質問讓馬克…扎克伯格和薩維林面面相覷,如果目標能夠調和,他們還有爭吵的必要嗎?
“投放廣告,勢必會影響人們瀏覽的興趣,大家到Facebook不是來看廣告的,而是來交朋友的。”林明陽這麼一說,馬克…扎克伯格就立刻點頭表示同意。
“但所有的商業網站,都是以盈利為目的,沒有利潤就沒有發展。”林明陽話鋒一轉,這會輪到薩維林點頭,馬克…扎克伯格在一旁不說話。
“廣告肯定要有,這是盈利的根本。但要投放要講究技巧,不能讓使用者被動的去接受那些他們不想要的東西。既然是這樣,我們就把廣告的選擇權交給使用者,讓他們主動去選擇自己需要的廣告。明星可以在Facebook擁有自己的公共主頁,那麼企業也同樣可以設立自己的主頁,我們負責推薦,感興趣的使用者可以選擇關注某個企業最新產品動態,然後我們再根據企業公共主頁的訪問量,向企業徵收廣告費。”
馬克…扎克伯格沒有說話,沉默表示他能夠接受這樣的方案,但薩維林卻懷疑這樣投放的廣告點選量會非常少,他們最後能夠獲得的廣告收入依舊很單薄。
“點選量高並不意味著廣告效果就好,而主動點選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它可以甄別出使用者的消費傾向,願意主動關注某企業公共主頁的使用者,肯定是對那方面產品有消費的需求,這些人才是廣告真正能夠影響那一部分人群,也是產品的潛在消費客戶,這是點選的質量。”
“而從點選的數量上看,如果我們的目標客戶數量只是100萬,那肯定不會有多少點選量,但如果是1億呢?只要擁有龐大的使用者人群,我們就擁有壓倒性的絕對優勢,即便是Facebook的主站完全不盈利,我們也完全可以利用拓展延伸性服務大賺一筆。所以當前Facebook面臨最關鍵的問題,並不是急著去確定網站的盈利模式,而是想著如何把Facebook的觸手伸向全世界。那些廣告商我們可以暫時不去理會,龐大的使用者人群才是我們未來最寶貴的財富。”
在林明陽的這番絲絲入理的分析之後,馬克…扎克伯格和薩維林終於在網站現階段的發展目標上達成共識。送走了薩維林之後,馬克…扎克伯格立刻就把自己鎖進臥室裡,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