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誰能與袁公對抗?那上得忠君之名,下有百姓讚頌,豈非流傳千古之偉業?”
“哼!”廳中另一人頓時怒目而視。此人面貌儒雅,頗有智者之相,正是與郭圖親近的謀士辛評,他看了逢紀一眼,不甘示弱地反駁。“逢元圖背主小人爾,何言忠義?”
“你此話何意?”逢紀瞬間怒目圓瞪,狠狠地看著辛評。
辛評毫不畏懼地與其對視,直言道:“汝為主公家臣,不思為主公著想可謂不忠!主公待你不薄,文武尊敬相信於你,可你卻出此妄言,置諸公於不顧,此乃不義!”
逢紀當場氣得血氣上升,臉色通紅,喏喏地說不出話來。
其旁邊審配見狀,立刻出言幫腔:“仲治言重了,元圖一片為主之心,何來不忠不義?勸主公西進乃是順大義民心,主公可得百世之美名,又可權傾於當世,有何不可?此舉既忠於大漢,又忠於主公,還令在座諸公皆得美名,堪稱一石三鳥,何樂而不為?”
郭圖再次反駁:“這是何話?漢室衰微,天下還有幾人尊漢?即便迎得陛下……”
一時間,整個議事廳都吵吵嚷嚷,兩邊你說你有理,我說我有德,你爭我奪,寸步不讓。
其實除了本身想法不一樣外,兩邊如此爭執的原因,還有兩個派系的爭鬥。
郭圖、辛評等人為首乃是一派,審配、逢紀等人為首又是一派,兩邊的爭鬥也不是一時半刻,這是由於冀州平定時,袁紹乃是走了捷徑所造成。
這些人中,有些是早先依附於他,隨其共同起兵,而有很大一部分,卻是當初慫恿韓馥獻出冀州,後來集體投誠的。
這便形成了兩個派別,加上他們本身都掌握著強大的軍力和權利,家族勢力強盛,誰都不服誰,所以自然鬥得厲害。袁紹雖然心中知道,但也沒有更好的解決辦法,他是靠著這些人共同的支援才走到今日,雖然其權威絕對無人可以忤逆,但是卻很難平息兩方的爭端。
即便明面上相敬如賓,可一旦牽涉到具體利益和事宜,很多時候都會起爭執。
此刻,兩派的領頭人物爭辯不休,很快就激起更多人爭吵,就連將軍們也有不少參與其中,一時廳中鬧成一團。
袁紹越聽越覺得火大,眼見雙方鬧得不可開交。心中火氣上升。“啪”一聲巨響。有力的右手已是猛地拍在桌案上。“夠了,都安靜!”
他發這麼大火,讓兩邊的人物瞬間安靜下來,彼此不滿地怒瞪一眼,倒是坐回了自己位置。
可這寂靜下來,難題卻仍然沒有解決,袁紹能走到今天,也不是愚蠢之人。他心裡還是明白道理的。只是挾天子以令諸侯這事兒,實在太過複雜,很難理清。
若按照其自己所想,那當然是沒有天子最好,他獨自坐擁河北,只待徹底平定幽、並、青三州,便可得四州之地,擁天下富饒,兵力之強盛冠絕天下。再加上河北自古多義士,名臣良將無數。那時揮軍南下豈非無往不破、所向披靡?
可讓其想法鬆動的最主要原因,卻是王旭的信。
信上說。如今北方,堪稱英雄者惟他袁紹與曹操,而他雖然勢大,但也還沒有到俯視北方群雄的程度。不說別的,黑山張燕尚未全然平定,幷州仍處分裂,各太守雄霸一地,青州尚與田楷激戰,幽州公孫瓚也難以平定,可說處於四戰之境地。
但此刻的中原,曹操卻已初步佔據兗、豫二州,實力雄厚,迅速強大,若他袁紹不迎天子,曹操必然迎天子。其時,曹操兵強馬壯,謀臣良將無數,又得天子之威所助,兗、豫二州必然迅速安穩,此後攜天子之令揮軍東進,徐州必將是囊中之物,淮南袁術也將緊接著步上後塵。
那時,曹操上得天子威嚴,下有兵甲錢糧無數,天下何人可敵?只需天子一封誥命,便可定他袁紹為叛逆,河北即便因他威望不亂,但必定民心不穩,各縣鄉地方官員心中擔憂,依附於他的諸侯們也將心生二意。
這長達兩千多字的書信雖然沒讓袁紹盡信,但也確實很擔憂。
早先曹操本來是依附於他,後來被劉岱等人迎為兗州牧,這才逐漸脫離控制,隨後曹操兵力日盛,雙方如今已成合作的盟友關係。
關係雖然依舊友好,可有了後患。
他少年時與曹操為友,心中多少明白曹操本事,此刻中原混亂的局勢逐漸安定,曹操勢力漸大,對他確實是個威脅。如果在他還沒有徹底平定青、幽、並三州之際,曹操率先拿下徐州和淮南,平定中原,那們下一個必然是河北。
正是這種猜忌,逼得他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