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1部分

替金上將出任太平洋戰區司令官之後不久,美國為了統一戰區與艦隊的指揮大權(就是為了集中力量,奪取戰爭初期的主動權),將戰區司令與艦隊司令合併,而當時太平洋艦隊司令就是金梅爾。在到底由戰區司令接替艦隊司令,還是艦隊司令頂替戰區司令的問題上,也就是尼米茲與金梅爾的選擇上,最後勝出的是尼米茲,因為尼米茲更支援航母,而金梅爾則更支援戰列艦(這只是一個很次要的原因)。

實際上,尼米茲確實比金梅爾更優秀,“菲律賓海戰”偷襲成功,美國差一點就握緊了戰場上的主動權(敗就敗在唐帝國強大的工業基礎上,如果第一特混艦隊不能及時歸隊的話,那麼接下來的戰局就會截然不同)。這場以少打多的偷襲幾乎是完美的。而在接下來的海戰中,責任實際不在尼米茲身上,而是在兩個部下的身上,特別是弗萊徹少將的失誤,差點就導致美軍徹底失敗。雖然哈爾西的好賭把第16特混艦隊賠了進去(沒有徹底失敗),但是這次豪賭才避免了美軍的徹底失敗。挽回了一些局面。美軍處於被動的根本原因是第17特混艦隊的潰敗,以及戰前的準備工作不充分,在尼米茲上任之後,根本就沒有時間進行大範圍的戰區部署調整,才導致了現在的慘淡局面。

戰役打到這一步,是誰也不想看到地。在剩下的四艘航母集體趴窩(“薩拉託加”號與“約克城”號在珍珠港做了簡單維修之後,已經返回了美國西海岸,接受全面大修)。只有八艘戰列艦可以動用的情況下,美國海軍的手裡就只剩下了這張牌。本來,尼米茲是想等到從大西洋派來的增援艦隊到達之後再發動反擊的,但是現在已經無法再等下去了,必須立即反擊,立即奪回制海權,扭轉戰場局勢!

金梅爾的出現實際上正好解決了艦隊缺乏合適的指揮官這個問題。金梅爾也許在太平洋艦隊司令官這個位置上幹得並不出色,而且也不是那種堅定支援航母的將軍,可他是一個純正的炮戰高手,是艦隊決戰地優秀指揮官。在尼米茲無法親自掛帥。而他又找不到更合適地將軍時。金梅爾成為了唯一的選擇。

實際上,金梅爾有點像唐帝國海軍的前任元帥姜邦國。雖然金梅爾沒有機會參加上次大戰地激烈海戰(這也導致美國海軍嚴重缺乏實戰經驗),但他對戰列艦的追捧。對艦隊炮戰的熟悉,以及服役數十年的經驗,這些都與姜邦國極為相似。兩人的脾氣其實也很相似,都是那種認準了目的就絕不回頭的人。如果姜邦國沒有尋短見,如果唐帝國與美國首先開戰,恐怕這兩人還真有機會面對面的幹一場,看看誰才是真正的艦隊決戰的勇士。當然,他們是沒有這個機會了,金梅爾要面對地是一個更年輕的唐帝國海軍炮戰專家。

確定了指揮官人選之後,尼米茲立即就做出決定。由八艘戰列艦,八艘重巡洋艦,十二艘驅逐艦組成的“Z艦隊”(這是一個臨時代號,當時尼米茲已經決定對太平洋艦隊進行全面改組,以提高艦隊的作戰效率,而且正在進行,所以沒有給這支特殊的艦隊一個正式代號)立即出發,奔赴馬里亞納群島。而在艦隊出發的時候,具體的作戰計劃還沒有確定!

艦隊剛離開港口。就被守候在外面的那艘唐帝國的潛艇發現了。這艘潛艇地官兵勇敢得有點過頭,剛點算清楚了艦隊裡的戰艦(實際上漏掉了最後面的四艘驅逐艦),立即就浮上水面,把電報發了出去。而最後出來的驅逐艦立即就發現了這艘浮在海面上發報的潛艇,隨即就是一通炮彈揍過去,潛艇連掙扎的機會都沒有就被幹掉了。

艦隊的行蹤已經暴露,金梅爾在知道這一訊息之後,立即就下令艦隊加速,以最大巡航速度(不過就12節而已)朝威克島前進,爭取儘快趕到戰場,扭轉局勢。金梅爾已經把他與尼米茲的競爭拋到了腦後,他唯一想到的是,在自己拿著退休金回家養老之前,再好好的幹上一場,將這付出的心血,汗水,還有幾十年的等待轉變為一場實際的戰鬥,一場獲得勝利的戰鬥!

“Z艦隊”的行動並不順利,金梅爾指揮的不是最新的“北卡羅來納”級,其中一半是一戰期間建造的老爺艦了。這些戰艦雖然都在幾年前進行過中期大改,效能提高了很多,但是戰艦上最關鍵的部位,特別是動力系統卻沒有變化。動力系統對戰艦來說,就如同是一個人的心臟一樣,心臟已經衰老,那這個人會很強壯嗎?

艦隊航行了一天,在中途島南面的時候就遇到了第一個麻煩,“俄克拉何馬”號上的往復式蒸汽機出了故障,必須要所有鍋爐同時工作才能保證12節的速度。而這艘戰艦是燒煤的,而不是燒油的。如果以最大輸出功率持續運轉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