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帳議事的馬伕倒是顯得十分清閒。
袁紹對於馬伕的沉默十分納悶,他主動問道:“難道馬太守對於此事沒有什麼看法?”
馬伕笑道:“這個很顯然,誠如孟德兄和孫太守所說,此時不追,更待何時?”
袁紹哈哈大笑道:“只是不知其他各路諸侯意下如何?”
見其他各路諸侯紛紛地下了頭,袁紹亦道:“虎牢關之戰,我軍雖勝,但是董賊精銳仍在,他此番西去,肯定會伏重兵以待諸侯軍,如果我們去趕的話,反而中了他設下的圈套”
第77回:三路軍追擊逆賊 眾諸侯各自散去
袁紹不戰的想法一出,立即引起了眾多諸侯的“共鳴”。馬伕則是微微一笑對眾諸侯道:“如果各位不想去追擊的話,那馬某就和孟德兄、孫太守去了!就此別過。”
說罷,馬伕裝出一副怒氣沖天的樣子走出了營帳,而曹操和孫權也隨之跟了出去。
馬騰見狀,連忙趕到帳外對馬伕道:“休要魯莽!董賊可不是泛泛之輩,不要因為之前小勝幾場就輕敵!”
馬伕笑道:“在下自有分寸,侯爺可先回武威平羌胡之亂。”
馬騰見他如此執拗,便搖了搖手道:“你如今羽翼已豐,也無需本侯多說什麼,你自求多福吧!”
言罷,馬騰回到營帳,而曹操則是對馬伕道:“想不到侯爺這麼‘關心’馬太守!”
馬伕知道他話裡有話,笑道:“馬某一直都是他的手下,又是他愛子的師父,他如此關心馬某也屬正常。閒話少聊,不知二位對追擊董賊有何良策?”
孫堅笑道:“率輕騎追之,定可大勝!”
馬伕道:“既然如此,不若我們兵分三路,馬某從南路衝擊,孟德兄從中路衝擊,而孫太守則是從北路追擊,不知二位意下如何?”
曹操道:“如此甚好,只是在追擊之前,我們是不是應該先入洛陽,一探究竟?”
曹操剛說完,其他各路諸侯也都陸續出賬,袁紹對他們幾人道:“在和各路諸侯商議之後,我們決定還是先入洛陽,本盟主聽聞董賊驅十萬平民西去長安,行軍速度必定極慢,三位隨我們先入洛陽,然後再去追擊也不遲!”
聽他這麼說,馬伕等人也只得答應。
十八路諸侯率著大軍來到洛陽八關之一的旋門關外,旋門關的守將自知難以抵禦,也就老老實實地獻了關,而汜水關守將趙岑見董卓已經率軍離去,索性主動獻出了汜水關。
各路諸侯進入洛陽城之後但見黑煙滾滾,屍骨成堆,斷壁殘垣,慘不忍睹。袁紹見城內仍有火光,趕緊命令麾下之軍前去滅火。
好不容易滅了城內之火,袁紹又聽說皇陵被掘,他趕緊差人將皇室骸骨認真埋葬,然後於太廟基上,匆忙地搭建了三間草屋,請眾諸侯立列諸聖神位,宰太牢(太牢乃古代最高等級的祭品,牛羊豬三者具備才叫太牢)祭祀。
祭祀完之後,各路諸侯擇空曠之地安營紮寨,而馬伕、孫權和曹操則是兵分三路前去追趕董卓大軍。
馬伕率領著麾下一萬多的兵馬來到黽池之後,與雲鷹和貂蟬回合,隨後經盧氏,過長安附近,快馬加鞭地往西涼方向趕去。
雲鷹見他這般急行軍,已經大致猜出他要幹什麼,遂對他道:“如今你麾下之軍降兵居多,並未真正收攏他們,不宜急行軍,萬一他們造反,你也就束手無策了!”
馬伕覺得他說的有理,也就降低了行軍的速度。
話說曹操追趕到滎陽一帶的時候,中了李儒之計,大敗而歸,而孫權則是追至大陽之後,探得曹操兵敗,而馬伕也是不知所蹤,他也不敢縱深直入,只得帶兵回到洛陽。
見曹操和孫權歸來,袁紹立即好酒好肉地招待他們。曹操兵敗,心中鬱悶,多喝了幾杯之後,對各路諸侯道:“如若各路諸侯肯同心協力,據潼關,震三輔,則董賊永無出頭之日!”
袁紹笑道:“孟德兄此言差矣,如今董賊西去長安,已經難有再起的機會,我們只需擇一良機派一猛將將其消滅即可,大可不必這樣大動干戈!”
曹操聽他這麼一說,豁然動怒,也不多說,直接起身走出營帳,帶著麾下之軍投揚州去了。
而袁紹此時不主動進攻也絕非是懼於董賊的實力,準確地說應該是懼於馬騰和馬伕的實力。在馬伕、曹操和孫權三人出兵出擊董賊的時候,他就一直派人暗中跟蹤三路大軍。當他從探子那裡得知馬伕並沒有帶著大軍去追擊董軍,而是直接奔西涼而去的時候,他剛開始的時候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