綱要出來,並列出詳細的預算,朕倒要看看這事能不能辦成了!”
武定中道:“皇上,臣有一言!”
“說!”
“若是義學建起來了,沒有人來就讀怎麼辦?”
鳳九淵一呆,道:“這,這怎麼會?”
“皇上,我朝百姓富裕是人盡皆知之事!雖然人人都知讀書方能上進,讀書方能為官作宰,讀書方能改變人生、改變家境,但朝廷每年開科取士,多則不過五十萬,少則二三十萬,儼然就是萬中取一。若是大家都讀書,試問,出路在哪裡?所謂學而優則仕,連仕都不能,學又有何用?再者讀書也是有成本的,與其拼盡十幾年寒窗去博那萬中無一的渺茫希望,還不如踏踏實實地過日子!不知皇上以為臣所言是否在理?”
鳳九淵不得不承認,武定中的話確實在理。對於普通人家來說,送個孩子卻讀書,就算是不交學費,但也人佔去一個勞力,這個勞力只有消耗而沒有產出,無疑也積年累月下來,也是一筆不菲的投入。而如果讀了書又不能謀得一個更好的出路,那顯然就沒有了任何意義!換作是自己,也絕不會為了一個‘讀書明理’而作如此巨大的投入的,畢竟對於普通人家來說,生存的資源有限,還是把所有的用到改善生活和環境上來得好些。
武定中見鳳九淵不答,就又道:“縱然古語有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千鍾粟,書中自有顏如玉。若實際上真是這樣,即便是沒有朝廷投資,義學也會轟轟烈的辦起來,甚至是需要支付束脩的私塾也是遍地開花。事實上,一萬個人讀書,未必有一個能謀得上一官半職,絕大部分人是一生碌碌無為,甚至因為讀書而將整個家都拖垮,只有少數人能在商社或者的大戶人家裡謀得一個安生之位。相比起他們的投入而言,這樣的回報顯然太微不足道了。因此,殘酷的事實已經嚴重挫傷了百姓們支援讀書的積極性,就算是朝廷出錢,也不能激起他們的熱情,不過是平白又多添一個負擔罷了!”
鳳九淵算是聽明白了,武定中的話歸結起來就一句:無利不起早!百姓們從不幹沒有好處的事,讀了書又怎樣?不能謀得更好的前程,還不如不讀呢!
原想著把義學建了起來,這樣小馨就能夠進入學堂學習,有了大批的小朋友跟他玩了,現在看來……這條路真是遠得看不著頭吶!但話已經說出口了,不可能就這樣不明不白地就抹了過去,因此他道:“什麼才是立國之本?人才!每年有多少寒門士子被取中呢?我看是聊聊無幾!長此以往,必將造成特權階層和普通百姓的嚴重分裂,甚至是對立,由此而危及了朝廷的安穩。這你想過沒有?”
武定中一凜,他確實是沒有想過這些的,聽鳳九淵這麼一說,頓時感到一陣如芒在背,道:“皇上洞見萬里,非臣所能及也。由此看來,朝廷必須拿出辦法來才行!”
鳳九淵道:“義學是必須要辦的,就按你先前說的那個標準。這開科取士之道嘛,我看明天的大朝會上就把這事作為討論的重點!”說完,就站起身來道:“我的本意是加強國民的素質教育,多多培養些人才來。但沒想到的是基礎教育如此薄弱,難怪歷年來朝廷總會迴圈性地出現危機。人才的的來源只侷限於小小的特權階層內部,長此以往,再健康的機體也會產生病變的!”說完,拂袖而去。
出了內閣,他忍不住暗讚自己:越來越懂得借題發揮了。興辦義學的本意是以權謀私,給小馨一個健康成長的環境,但沒想到這裡面還藏著如此多的門道。好在他多少還有些見識,立即把義學的問題和人才的培養聯絡到一起,然後再借題發揮,扯到了國家長治久安之上。仔細一想,還真是那麼一回事,由此,不得不佩服起自己的智商和臨機應變的能力來。
在回鳳鳴宮的路上,他想:可不可以在國子監設立幼兒教育呢?把中京所有權貴家的小孩子都集中到一起來教學,這樣一來,小馨不就有了玩伴了麼?這個辦法看似可行呀。嘿嘿,看來當皇帝還是有好處的,總可以假公濟私地濫用職權。
回到鳳鳴宮,見小馨正和宮女們在玩,彷彿根本不記得上學的事了,也就沒有打擾,自去批閱奏摺去了。
和思菊商量了一番之後,第二天便下了一道旨意,中京所有三品以上職官,家有五歲以上、十歲以下孩童者,一律送進宮來,甄選聰穎知禮者陪長公主讀書。
這主意,當真是他孃的賊好賊好了!
588 吏制改革(一)
鳳九淵敢打賭,自己就算不是這個宇宙裡最懂利將資源和技術進行最有效利用了最佳組合的人,也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