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的遺命,趙匡胤創立的基業便得以保全,甚至沒了趙匡胤,也就沒了明爭暗鬥,眾人更加能團結一心。而且趙光義也不會多此一舉來殘害趙匡胤的子嗣,因為那樣會讓趙匡胤留下的將校叛變。
想通了其中道理的許褚滿臉不甘,痛哭流涕道:“難道要讓我委身事賊嗎?”
趙普拍了拍許褚的肩膀說道:“為了主公的基業與公子,仲康你就忘了此事吧。況且主公出徵洩密之時,乃是太史慈等人所說,你便當是太史慈等人離間好了。”
趙普說完,又對著眾人說道:“你們也一樣,要忘了此事。否則一但提起,被趙光義知道了。他明著不會殺公子。但可能會暗害!”
眾人都是智謀之事,當即點頭答應下來。
“如今荊嗣與越兮二將還率領兵馬出征在在,太史慈必定會往濟南,如今當務之急是通知荊嗣將軍回來,穩住他們的兵馬。否則貿然將二將軍叫回來,只怕兗州不穩。”崔浩在一旁說道。
趙普也附和道:“崔先生說的不錯,李典,便由你跑一趟濟南,接應荊嗣將軍回來。”
“諾!”李典拱手領命。
至於趙匡胤的死訊,暫時還不能洩露出去,整個奉告城,也只許進不許出。哪怕城中趙光義的心腹已經知道了趙匡胤的死訊,也傳達不到趙光義的耳中。
只是可憐了趙匡胤,一代雄主死於非命,如今又正值六月,天氣悶熱。又秘不發喪,只能陳屍殿中。
趙匡胤出兵的訊息之所以會洩露出去,自然是趙光義指使的。
他得知趙匡胤利用於他,想要獨自建功,便指使手下暗中將趙匡胤的行軍路線通知給漢軍。若是趙匡胤率領主力攻打濟南,頂多也只是兵敗,哪成想趙匡胤面對趙光義帶來的壓力,立功心切要突襲齊國。
這樣的行軍路線被漢軍知道了,哪裡還能夠活命?
第930章抗倭大將
趙匡胤遇襲去世之後,好在一眾屬下很快穩住了局勢,制定下了幾條策略。大將李典也率兵前往濟南前去接應荊嗣大軍。
只是奉告城卻戒嚴起來,導致短時間內趙光義無法得知趙匡胤的死訊,返回兗州。
青州高密一帶,卻說趙光義仍舊率兵猛攻高密城,漢軍拼死抵擋,戰鬥的尤為激烈。
卻說東萊一帶,陳慶之離開青州時,當地便有異人肆虐,不過由於其規模很小,陳慶之也沒放在心上。與黃巾相比,也遠遠沒有其規模巨大,是以漢軍兵馬也沒有去管。
不過其規模雖小,但對百姓而言,還是無法抵擋,因此東萊沿海一帶的百姓也深受其害。
這夥異人來自倭國,倭國最早與中原接觸始於彌生時代。
彌生時代約公元前300年至公元250年。當時東瀛總稱為“倭”,分成許多小國。漢光武帝時期,“倭奴”國曾遣使到洛陽,漢朝賜其王以金印。漢安帝永初元年,倭國王帥升又遣使來朝,並獻上奴隸。
到了三國時期,九州島地區的邪馬臺國成為許多小國的共主,其女王卑彌呼於公元239遣使到洛陽,魏帝賜“親魏倭王”金印及錦緞、銅鏡等各種禮物,由帶方郡派官吏回訪。此後,邪馬臺國又多次與曹魏有過往來。
倭國之所以前來進犯青州,其實也是有原因的。
當初系統曾經亂入出三員東瀛猛將,分別是上杉謙信,織田信長,真田幸村。
其中上杉謙信隸屬於九州邪馬臺卑彌呼女王麾下大將。
而織田信長,則是其他島嶼上的國王,真田信村為其麾下大將。
織田信長侵略**很強,不過幾年時間,便橫掃北海道,四國,本州等三大島嶼。往西進犯九州島。
卑彌呼不是織田信長對手,很快便丟失大量的土地,絕望之下,她想起祖先曾經前往大漢,得到過大漢皇帝的冊封。雖然多年不曾往來,卑彌呼還是不願意放棄復國的希望,在上杉謙信的保護下,帶領一對人馬漂洋過海往大漢而來。
九州島距離青州很遠,但距離遼東非常近,不過兩三百里海路,九州附近的漁民也知道遼東的存在。卑彌呼便率領兵馬往乘船往遼東而去。
不過擔心織田信長派人追擊,卑彌呼與上杉謙信便兵分兩路,由卑彌呼率領少數人馬前往遼東。而上杉謙信則率領主力兵馬直接渡海前往青州而來,此舉完全就是抱著跟織田信長的追兵在海上同歸於盡。
織田信長來自其他島嶼,不知海情,果然上當,派遣真天幸村率領三千兵馬追擊上杉謙信的兵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