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原因。秦能滅六國,在六國不自醒,不斷賄秦妄想平息干戈,然秦徵欲不止,次年又來,卻以何擋之?”諸葛亮反問道。
是啊,暴秦的貪慾沒有休止,六國企圖割地滿足秦國的貪慾,但秦國次年又來。秦國得到了土地變得強盛,然而本國卻因割地實力變弱,你又拿什麼來抵抗,拿什麼來滿足暴秦呢?
“秦楚丹陽之戰,秦敗楚而得漢中,楚割地求和,後再敗而失都。韓割上黨,魏讓西河。秦攻取之外,小則獲邑,大則得城。較秦戰勝之所得土地,割地佔百倍。諸侯戰敗所失,較割地,其實少百倍。諸侯以地事秦,其實是抱薪救火,未曾保國,反而促使秦之強盛。說到底秦能滅六國,乃是六國給養起來的。”
“可笑,燕,齊未曾賄秦,為何亡之?”彌衡譏諷道。
諸葛亮一臉鄙夷的看著彌衡道:“燕齊本就弱小,遠離秦國,若接壤,未嘗不賄?君不見秦兵臨城下,燕以督亢乞和?至於齊,秦臨齊之時已然龐然大物,遠不是齊國所能抵抗的了。”
“六國賄秦致秦強自弱,秦滅六國也是六國咎由自取,至於秦之強盛而滅六國,在我看來純屬無稽之談,楚國一度強於秦,為何沒能一統天下?”
“讀史乃明悟道理,借古明今,然而兄臺讀史,只看到秦國強盛這個表面,而忽視了其原因。兄臺虛度十數年光景,反而瞧不起年幼的在下,還真是……”
彌衡臉色陰沉,一言不發。
其實秦能滅六國,又何嘗只有這區區兩個原因呢?秦國之強為一方面,六國賄秦也是一方面,但還有許許多多其他的原因,根本就是說不清的。
蘇洵所作的六國論,也是因為當時南宋朝廷像六國一樣,南宋向金割地求和。六國論其實是蘇洵用來諷刺當時朝廷的懦弱的。
彌衡擷取秦強盛之因,諸葛亮擷取六國賄秦之說。這兩個也只是秦滅六國之中的原因之一,說也說不清楚對錯,但顯然諸葛亮拿賄秦之說,將彌衡的秦強之說給破了。
這是辯論策論,雙方都要以自己的觀點為主,彌衡想要破諸葛亮的說法,用其他的原因便可,但這樣一來,彌衡自己的說法便站不住腳,可以說是變相的駁回了強秦之說。因此彌衡敗了,一個出名的大噴子,敗在了年僅十六歲的諸葛亮手上。
諸葛亮最後那幾句諷刺,說他把書白讀了,周圍看不慣彌衡的人對他指指點點。刺耳的聲音傳來,彌衡把心一橫罵道:“好個小子強詞奪理,六國滅乃因賄秦?倘若六國不賄秦,以秦之強徐徐積累實力,若干年後統一大勢也不可避免。”
周圍眾人又發出嗤笑之聲,彌衡的這般言論,已經沒有任何依據,全憑自己猜測了,若是諸侯不賄秦而拼死抵抗,史走向,猶未可知。
諸葛亮毫不示弱道:“若六國拼死抵抗,秦能滅六國尤未可知。但我卻知秦殘暴不堪,一統天下之後各地諸侯揭竿而起,若六國抵抗,高祖,張良,韓信,項羽,此等人傑必助自國發憤圖強。”
“亮不敢枉測史,但亮明白,唯有仁者方能成就萬事基業!”諸葛亮說著,向著劉辯鞠了一躬,意思是戰國不管如何發展,到最後還是會出現大漢這種以仁治國的國家,來平定天下亂世,造福天下貧苦的百姓。
諸葛亮鞠躬過後,冷眼看著彌衡冷喝道:“秦之殘暴世所皆知,百姓深受其害,你一在強調秦能一統天下,如此暴虐的國家,豈能長久?你究竟是何居心?”
不知不覺,從原本的策略辯論,彌衡就被諸葛亮打上了暴秦的烙印。暴虐可是誰都不喜歡的,像袁術,那還是昏庸,算不上殘暴,史上哪個暴君不是人人喊打?夏桀,商紂,後人稱秦也是叫暴秦。
廣場之上的眾人看著彌衡的眼神都不對了,可以想象日後彌衡去了哪不是人人喊打?誰還敢接納這麼一個主張殘暴政治傾向的人?
“好,說的好,唯有仁者方能成就萬事基業,我大漢立國四百年,到陛下手中又現中興之兆,陛下乃仁德之君,我大漢,也必將萬世興隆,漢室永昌!”荀爽撫掌大讚,滿臉的激動之色。
不需多說,諸葛亮已經贏得了此次比試的勝利,要彌衡開口認輸是不可能,但彌衡已經語無倫次,誰勝誰負有目共睹。
劉辯已經贏了兩場,李白勝一場,如今諸葛亮在勝,武當書院一共勝了四場。獲得了最終的勝利。而謝玄與謝道韞那邊,二人也是佔據上風,所作的詩賦在裁判的品評下,比之劉禎,應殤都要高明許多。
如此算下來,武當書院居然是完勝,一場未敗。
應殤,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