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雜兵刃交擊之聲。詹琪心下自是知曉,此乃武當弟子習武誦經時刻,有此音聲自是平常,是以並未在意,直向山頂拾級而上。約莫行了一箭之地,前方山道之上聳立一方巨石,上書解劍巖。
詹琪見解劍巖三字已是知其來歷。這道家本是炎黃一脈正宗嫡傳,其間歷代名家層出不窮,老子李耳自是當中之佼佼者,然老子窮其一生參悟妙諦,著寫德道經,以無為為根本,暢想小國寡民,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西漢初年,高祖劉邦、惠帝劉盈及至呂后亦是以與民休息為務。是以小民得意休養生息。
只緣老子以無為為根本,只重修神,與那武學造詣嗤之以鼻,彼時之德道經因此並未生髮出武學之道。直至張道陵於今日之武當山建立五斗米教,此教本宗道教。然彼時天下擾攘,僅只道德名世者未可久存。是以張道陵方是自德道經中推演先天之法,創立招式,傳之後世。
繼張道陵之後,此處世襲繁衍,道教武學於此發揚光大,直至唐朝中期,黃巢不堪當地官府幕役之法,兼之安史之亂後,唐朝衰微。黃巢以一介布衣。竟至兵馬十萬,縱橫天下,雖是為郭子儀鯨吞蠶食,實力日漸衰敗。最終僅得三五千人困守武當山。
郭子儀帶領兵馬進山圍剿。此人乃是大唐名將。與唐朝皇帝亦是沾親帶故,是以深知皇帝李氏一族自高祖李淵建國之時,即已奉老子李耳為祖先。此刻雖是進山討賊,已是不可輕忽禮數,是故遂命手下將領駐守山腰,自己指領精兵護衛十餘人進山。
只因郭子儀既知皇帝以道教皇帝自居,又知此處乃是道教聖地,是以上山之前將隨身佩劍解下,交與軍卒保管,自己則是赤手空拳上山去見黃巢。此刻黃巢正於大殿之內愁腸百結,料想自己自起兵以來,南征北戰,東擋西殺,眼看即可推翻唐朝,卻憑空被這郭子儀阻撓。且此人卻是深諳兵法,僅只半年之間,自己已是無立錐之地,只得暫棲此處。想至此處,不由口打唉聲。
忽聽殿外一名探馬高聲回稟,有一員大將只帶領十餘人上得山來。黃巢即刻頂盔掛甲,罩袍束帶,大有兩軍交戰之威勢。及見郭子儀既未帶病,又未帶劍,心下不由大驚,只道此乃郭子儀又施詭計。二人見面,郭子儀即將解劍上山之意言將一番,言畢竟是凝視黃巢。
黃巢聽聞,心內實是佩服不已,自己雖是草莽,亦是佩服此等真男兒,是故即刻拋卻掌中兵刃,與郭子儀徒手對戰,二人走過六十餘回合未見勝負,須知此番乃是此二人首次當面交手,不由俱是於對方暗有讚許。然畢竟是對敵雙方,黃巢終是技高一籌,雖是擊敗郭子儀,並未即刻誅殺,僅只將其逐出武當山。
此一戰之後,郭子儀並不氣餒,與武當山四周密佈兵卒,以困守之勢終是逼迫黃巢自盡,起義軍卒亦是作鳥獸散,此一役平滅此亂,班師回朝,皇帝龍心大悅,與郭子儀及眾將軍俱有封賞,即便郭子儀上武當解劍之處,皇帝亦是御筆親書解劍巖。
詹琪與解劍巖前甚是為難,自己工布神劍劍不離身,如若於此間落入旁人之手,即便以武當於武林之中泰山北斗之尊,亦未可料弟子良莠不齊。正自為難之際,一名道童年約二十餘歲,相貌清秀,行至詹琪近前,口中宣聲無量壽福,詹琪亦是以禮相還。
兩人略為談講,詹琪道明來意,道童卻是甚為疑惑,只道,“本派歷來與世無爭,何來外敵入侵之說,你求見之松鶴師叔祖確在觀中,只待公子解了隨身佩劍,即可隨我上山。”詹琪聽此言確已印證自己與百知子猜測不假,只得將工布神劍交於道童。道童方才左手持劍,右手速客,直行了三十餘步,道童將工布交於一名年長道士,方是指明上山之路。
一路之上覆又經過三處關口,方是抵達武當派玉真觀門首。只見門額聳立,上懸匾額紫氣東來,一具旗杆,其上一面八卦旗迎風飄舞。門額之下一條甬道,俱是青石鋪就,料想每日俱有道童灑掃,是以一塵不染。湧到盡頭乃是一座巍峨大殿,足有十餘丈高下,殿門之上又是一方匾額,上書天地無極。
大殿左右又有兩條甬道,通往後進院落,詹琪向值日道童問明道路,直向西側一條甬道行去。此間確是屋宇重重,氣象森嚴,直至一所院落之前,門畔立一方巨石上書密齋閣,詹琪方知松鶴真人居所已在眼前。門前值日道士甚是有理,掌中拂塵搭在左臂之上,單掌打稽首,詹琪抱腕當胸以禮相還。
松鶴真人此刻正在密齋閣內盤膝打坐,見一年輕文生輕叩房門,料想即是幾道關口俱是放行此人,必是有為而來。是以雙掌輕抬,以隔空取物之法,將門扉開啟,詹琪此刻身具功力亦可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