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是嚮往那種盲目、熱切、沒有任何干擾的感覺。在那場夢中,我不願受到燈光的干擾,也不願讓心靈的其他形象(走進臥室的那些人)介入這個單純的戀愛機會。我要的是純粹的無意識狀態,絕對的黑暗。事實上,隨著愛情逐漸複雜化,戀愛中的人們總會開始考慮一些與愛情不相干的東西。心靈過去的複雜經歷,此時就成了愛情的負擔。
※BOOK。※虹※橋書※吧※
第3節:愛情的入門儀式(3)
我曾為一位即將結婚的女士進行心理輔導。她做了一連串煩心的夢,在夢中,她的兄弟總是干擾她的婚事,因為他很愛她,而她的婚姻將會是他們親密關係的終結。她告訴我,白天醒著時,她也幻想著和自己的兄弟相愛,希望能同時嫁給他和她的未婚夫。最耐人尋味的是,她在現實生活中並沒有兄弟。她的兄弟其實是她心靈中一個強有力的、活躍的形象。他的出現,是要讓她思考和質疑這樁婚事。用榮格的話來說,他扮演著十分重要的〃魄〃的角色,對她的行為提出批評,讓她停下來反思。他同時也是心靈的代表,提醒她注意,愛情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單純。在一篇探討婚姻的論文中,榮格提出,愛情總是牽涉到四個人的形象:自己、愛人、魂(心靈的女性氣質)和魄(心靈的男性氣質)。而這位女士的夢則說明,婚姻中還牽連著更多的因素。
我們可以接受弗洛伊德的基本觀點:愛情能激發我們的想象,讓它極度活躍起來。〃墜入愛河〃等於〃陷入想象之中〃:日常生活的瑣碎細節,昨天還佔據了我們的全部思緒,今天卻全在愛情的白日夢中消散了。具體的現實完全被想象力的世界所取代。愛情這種〃神聖的瘋狂〃與偏執狂(paranoia)和精神分裂其實十分相似。
那麼,我們是否應該治療這種瘋狂?柏頓(Robert Burton)在他的鉅著《憂鬱的剖析》(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中說,要治療愛情造成的憂鬱症,只有一種方法:不顧一切地投入愛情中。今天的一些作家認為,浪漫的愛情是一種危險的幻覺,我們應該隨時保持理智,絕不能信任它,以免被引入歧途。這樣的觀點是對心靈缺乏信任的結果。愛情是一劑良方,可以把我們從沒有幻想的單調生活中解救出來,讓我們的想象力不再流於貧乏,讓我們過度理智的生活,重新煥發出浪漫的光彩。
愛情給我們以自由,讓我們進入想象力的神聖世界,使我們的心靈得以擴張,流露出原本被凡俗生活掩蓋的渴望與需求。我們總是認為,戀愛中的人對愛人的缺陷視而不見,固執地認為對方是完美的……所謂〃愛情是盲目的〃。然而,實際情況可能正好相反:愛情讓一個人得以窺見另一個人真實的、純潔的、神聖的本性。從日常生活的角度來看,這當然是瘋狂和妄想;但是,如果我們能擺脫對理智的依賴,那麼我們就能體驗和欣賞愛情帶來的那種永恆的、柏拉圖稱為〃神聖的瘋狂〃的感覺。
▲虹橋▲書吧▲。
第4節:愛情的入門儀式(4)
愛情能讓我們的意識貼近夢幻的境界。如同夢境一樣,愛情能夠揭示很多東西,儘管這種揭示的方式是扭曲的、含蓄的、晦澀的、充滿詩意的。我們若想真正理解柏拉圖的愛情理論,就應該把其他形式的瘋狂,諸如偏執狂和各種癮疾,視為心靈努力滿足渴望的徵象。柏拉圖式的戀愛,並不僅僅是〃沒有性行為的愛情〃那麼簡單,而是要在人的肉體和人際關係之中,尋找通往永恆的路徑。創造了〃柏拉圖式戀愛〃這一說法的費齊諾,寫過一本探討愛情的著作《歡宴》(Convivium),作為對柏拉圖《饗宴》的應答。他在書中簡明扼要地說:〃心靈一半存在於時間中,一半存在於永恆。〃愛是橫跨時間與永恆的橋樑,讓我們能夠同時生活在兩者之中。然而,在日常生活中體驗到永恆的感覺,我們通常會感到不安,因為它擾亂了我們的計劃安排,撼動了我們原本了無波瀾的內心世界。
崔斯坦與伊索德
要理解和欣賞愛情的奧秘,我們就不能把愛情視為一種心理問題,也不能指望靠閱讀和他人的勸導,把愛情約束在〃恰當〃的軌道上。那並不是關懷心靈的方式。我們這個時代太講究心理衛生,以至於把各種形式的瘋狂都視為疾病。然而,柏拉圖的〃神聖的瘋狂〃絕不是一種疾病,而是通往永恆的路徑。它讓我們擺脫種種嚴苛的精神束縛,從凡俗生活中解脫出來。它是一扇門,讓我們得以脫離理性的空間,進入神秘的領域。
傳統文化中的偉大愛情故事,可以幫我們探索愛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