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古老的大地上生活著一隻快樂的小蟬。它每天唱著美妙的歌曲,周圍的小動物們都很喜歡聽它唱歌。小蟬總是從早到晚唱個不停,從來不知道疲倦。 有一天,小蟬唱累了,想找個東西解渴。它飛呀飛呀,忽然看到樹林裡有一大片果子,它頓時興奮地飛了過去,狼吞虎嚥地吃起來。這時候,它突然想到,這些果子可能還有別的用處。於是,它停止吃果子,用心想著一個好主意。 果然,沒過多久,它想到了一個絕妙的主意!它用這些果子做了一個大大的果球,然後躲在裡面唱起了歌。果球的香味引來了許多小動物,它們紛紛圍在果球周圍,好奇地看著這隻會唱歌的果球。小蟬看到圍觀的動物越來越多,它越唱越起勁,歌聲也越來越動聽。 就在小蟬表演得最投入的時候,一隻飢餓的螳螂悄悄地靠近了果球。它舉起鋒利的前肢,準備攻擊。然而,螳螂的動作引起了黃雀的注意。黃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樹林中飛出,一口將螳螂啄住,飛到樹上享用起來。 小蟬看到這一幕,驚呆了!它這才意識到,在追求自己想要的東西時,也要時刻警惕周圍的危險。於是,它收起了果球,重新開始了自己的歌唱生涯。 從此以後,小蟬每次唱歌時都會提醒自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而其他的小動物們也常常用這個故事來提醒自己: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了背後的危機。 這個故事傳遍了整個森林,成為了一個經典的成語。每當有動物因為只顧眼前而陷入困境時,大家都會說:“你這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啊!” 時間過去了很久很久,小蟬也成了老蟬。有一天,它的孫子小鳴也唱著美妙的歌曲,周圍的小動物們都被吸引過來。老蟬看著孫子快樂的樣子,想起了自己年輕時的經歷。它走過去,輕輕地對小鳴說:“孩子,唱歌很好玩吧?但是你要記住,‘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小鳴聽了爺爺的話,點了點頭。他明白了這個成語的含義,也明白了在追求夢想的同時要時刻保持警惕。於是,他繼續唱著歌,但是這次他不僅用心唱歌,還用眼觀察周圍的環境。 日子一天天過去,小鳴的成長伴隨著不斷的努力和警覺。他知道,只有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在生活的舞臺上唱出最美的歌曲。 終於有一天,小鳴站在了森林音樂節的舞臺上。他用美妙的歌聲打動了所有的觀眾,贏得了比賽的冠軍。當他站在領獎臺上時,他想起了爺爺的話:“螳螂捕蟬,黃雀在後。”他明白,這個道理不僅適用於唱歌,也適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時刻保持警覺和謹慎,才能在追求夢想的路上走得更遠。 從此以後,“螳螂捕蟬,黃雀在後”這個成語在中國大地上流傳得更廣了。它提醒著每一個追求夢想的人:不要忘記警惕周圍的危險。只有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觀察力,才能在生活的舞臺上唱出最美的歌曲。 銅琶鐵板,黃雀在後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叫做“樂音村”的地方。這個村莊與眾不同的地方在於,它的居民們都是各種樂器,比如銅琶、鐵板、琴絃等等。他們和諧共處,每天都會舉辦各種音樂會,整個村莊充滿了美妙的音樂聲。 村子裡的銅琶和鐵板是好朋友,它們每天都一起練習,希望能夠組合出最美妙的音樂。銅琶擅長髮出悠揚的高音,而鐵板則能奏出低沉的旋律,兩者結合在一起,簡直是天籟之音。 有一天,銅琶和鐵板聽說村子附近有一個大型的音樂比賽,冠軍可以得到一個神奇的種子,種下後能長出美妙的音樂果實。它們非常興奮,決定一起去參加比賽。 比賽當天,銅琶和鐵板展現出了它們完美的合奏。所有的觀眾都被它們的音樂所打動,紛紛起立鼓掌。然而,在關鍵的時刻,一隻黃雀突然飛到了舞臺上,把銅琶和鐵板的種子搶走了。 銅琶和鐵板非常驚愕,它們趕緊追了上去。黃雀飛得很快,它們追了好久才追上。在一片森林裡,它們發現黃雀正準備吃掉種子。銅琶和鐵板齊心協力,成功地從黃雀那裡奪回了種子。 回到比賽現場,銅琶和鐵板種下了神奇的種子。沒過多久,一顆巨大的音樂果實長了出來。果實裡面充滿了美妙的音符,每當風吹過,都會發出悅耳的音樂。 從此以後,“銅琶鐵板,黃雀在後”的故事就在樂音村傳開了。每當有樂器在練習時,都會想起這個故事,提醒自己要時刻警惕周圍的危險。而那隻黃雀也成了整個村莊的笑料,大家都說它太貪吃了,連音樂果實都想吃! 有一天,整個樂音村舉辦了一個慶祝活動,所有的樂器都聚集在一起,演奏出最動聽的音樂。活動結束後,村長頒發了“最佳音樂家”的獎項給銅琶和鐵板。它們抱著那個神奇的果實在舞臺上開心地笑了。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