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成詩 在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時候,有一個叫做李白的詩人,他在中原遊歷,獨自一人,思維敏捷,胸懷大志,卻因為家境貧寒,常常寢食難安。 有一天,李白遇到了一位老人,老人在聆聽了李白的詩文後,得知李白的境況,便給了他三枚銅錢,祝願他早日成為一名名揚天下的文人。 可是,李白心中明白,三枚銅錢根本無法改變他的處境。便跟著老人出發,隨身帶著老人的三頭犬往北方走去。 走出了三里、五里甚至十里,李白仍是一副愁容滿面的模樣。 突然,老人慢慢走向李白,拉著他的手說道:“聽我說,七步成詩,看你可不可以達到這個境界。” 李白感嘆起來,“七步成詩之境,聽上去難以企及”。 老人著急地響起手鼓:“七步成詩,七步成詩!” 李白聽著,似乎心中有一種激盪,他邁起步子,在足下的路面上,腦海中一個詞語接一個詞語地串連思考,一邊行走,一邊吟誦。 經過七步,他停下腳步,靈光閃現,跟了半生的煩惱和憂愁,像是被一下子驅散了。 李白不禁驚喜地發現,自己竟然七步之內,成了一首詩!之後,他終於做出了一個驚天地泣鬼神的造詣,成了真正的文人。 多年以後,李白創作了大量的美妙詩篇,他將自己初次七步成詩的經歷,描述成了“飛流直下三千尺,疑似銀河落九天”這首珍貴的佳作。 從此,傳頌了下來,成為世人所知道的“七步成詩”,成了多少文人所向往的境界。 故事道出了一個學習的奧義:在知識和技能領域,有時候不是越複雜越難,越簡單越難,七步步成,殊不經意地讓我們擺脫了一些瓶頸。只要我們好好去突破自我,便定然可以得到最好的回報。 逐鹿中原 早春時節,中原大地風和日麗,百花盛開,一片生機盎然的景象。這時候,北方的齊國國君因為聽說中原的地理位置比較重要,便派遣了大將軍執掌軍隊前往中原。 大將軍採取了搬遷農民、修建圍牆等方式,強佔中原地盤,讓勢力逐漸擴大。有一天,他聽說南方的楚國國君對此非常不滿,便想出了一條以守為攻的計謀。 他命令士兵們在附近山峰的河床中砍伐樹木,築了一道“樹牆”,擋住了激流。之後,大將軍佈置了隆阜絕嶺地堡,在固若金湯的地方設立了堡壘,讓楚國難以輕易闖入。 楚國國君得知後惱羞成怒,親自率領大軍前往中原,希望奪回自己的領土。兩軍在中原的大渭河畔展開激戰,並都想將對方逐出中原。 第三天,大將軍想出了一個絕妙的絕招——縮守防線。他以為楚軍追逐戰鬥,會分兵襲擊他的營地。於是,大將軍下令全線守備,百戰不移,堅決不出一步。 楚軍見大將軍不出,也不再主動發動進攻,只在營地邊打造起了防禦工事,開始了持久的游擊戰。雙方在中原大地激烈對抗,你來我往,誰也不肯退讓。 在為期一年半的戰役中,齊楚兩國損失了大批兵力,而且對方的領土依舊沒有被奪回。直到有一天,兩個軍隊發現彼此的缺點並開始合作,才逐漸打壓其他國家,最終逐鹿中原,統一了整個國土。 這則故事告訴我們,來自不同地方的人合作,更容易打敗強大的對手。即使在激烈的競爭中,誠信和互相協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取得勝利,成為歷史長河中的佼佼者。 《五十步笑百步》 很久以前,在一個小鎮裡,有一位鞋匠,他每天都會做他的鞋子,但是他對自己的工作沒有什麼信心。他總是覺得他的鞋子不夠好,不夠漂亮,永遠追不上其他鞋匠的水平。 但是,他的兒子認為他的父親是全鎮最好的鞋匠,每次看著他的父親做鞋子,他都很自豪。他覺得自己的父親是最勤勉、最聰明、也是最有技術的人。 一天,這位鞋匠帶著他的兒子去鄉村參加慶典。他們和其他鞋匠聚在一起,編織鞋子,展示他們的技術,交流彼此的經驗。 沒過多久,這位鞋匠發現,其他鞋匠都在嘲笑他的鞋子。聽著他們的嘲笑聲,這位鞋匠感到非常難過,他覺得他不配參加這個慶典。 但是,他的兒子給他鼓勵。他告訴他,其他鞋匠是不是比他更匠心獨具、比他更有才華呢?父親回答道:是的。但是他並不是沒有辦法。他有著經驗豐富的手藝和熱愛,他在他自己的努力下,做出了自己的百年好鞋。 他的兒子說,父親,您的手藝一點也不比其他鞋匠差。他們嘲笑您只是因為他們不想承認他們自己很幸運,而您是他們身上更好的那半截。 這位鞋匠認真想了一想,突然恍然大悟,他意識到,他們嘲笑他只是因為他們不願意承認,他們同樣參加了那場慶典,只不過他們要比他快一步罷了。 這位鞋匠父親深受啟發,他決定將這種感悟應用在他的工作中。他變得更加自信,他的鞋子也變得更出色了。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