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5部分

連鎖反應(四十)

南淝河與東淝河在古代皆被稱為肥(淝)水,它們一入江,一入淮,孕育了合肥與壽春這兩座歷史名城。而在合肥附近南淝河與東淝河交匯在一起,合肥之名即由此水而來。“淝水之戰”更使淝水聞名天下。其中南淝河,又名施水,穿合肥市而過,經過巢湖流入長江,為合肥的“母親河”。

安徽水患頻繁,是個素來貧困的重災區。陳克知道解放後共和國為了治理淮河付出了巨大的人力物力,純粹靠了天文數字規模的巨大淨投入才治理了淮河,為此共和國花費了二十年的時間。若不是歷史上安徽在1907…1911年之間一直是革命熱區,陳克最初也不敢把根據地設在安徽。

直到陳克親自到了安徽之後才明白自己犯了“刻舟求劍”的錯誤。共和國面臨的安徽水患與1907年的安徽水患不同。首先,滿清雖然爛,但是好歹也是要管管治理河道的。自打滿清覆滅之後,北洋還偶爾治理一下淮河治,之後的蔣光頭政權對淮河治理毫無興趣。

到了1938年,蔣光頭更是命令炸開花園口大堤,黃河滾滾南流,在豫東南形成了大片的黃泛區。黃泛區不僅僅摧殘著河南人民,南下的黃河水直接衝進了淮河。直到1947年,蔣光頭為了阻擋解放軍的攻勢,又開始重修黃河大堤,希望讓讓大片淺淺的河道變成難以渡過的“屏障”。陳克是個鄭州人,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