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部分

佛突然卷人漩渦,剛才還是波平如鏡,瞬息問便浪打飛舟。彤

彤抱住辛怡,“啊——!”發出一聲快活的驚叫。幸虧艄公好身手,只用竹篙輕輕

點了幾下,竹筏便掙出漩渦又順水而下了,有驚無險。原來,這九曲溪淺灘深潭相

間,最淺處,不過盈盈半尺,最深處竟達十餘丈,神秘莫測。

筏至三曲。艄工抹一把臉上的雨水,用手一指聳立溪畔、危崖峭壁的一座山峰

說:“你們看看小藏峰上有什麼?”順艄公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幾十米高的峭壁

之上,競有一條“小船”凌空懸架。似遠航九天剛剛歸來,令人扼腕稱奇。

艄公看一眼彤彤說:“小妹妹,你不是想聽故事嗎?聽我講給你:據傳,那‘

飛舟’的主人名叫遊三蓬,是秦時的漁人。

一天。他與弟弟乞奴在九曲溪上打漁,天色將黑,小船停泊於梅溪渡口。忽一

衣衫襤褸的老翁前來搭渡,稱是赴武夷君、皇太姥在幔亭峰上大宴群仙的酒會,並

邀請三蓬兄弟同往。善良勤樸的遊氏兄弟喜出望外,他們遵老翁囑,閉上雙目,安

坐船中,小船忽一聲騰空而起,待睜眼時已是鶴唳聲聲、笙樂嫋嫋的仙境了。這一

夜,他們跟群仙一起參加了盛大的幔亭之宴。據說,如今小藏峰上的架壑船,便是

他們當初的那條打魚船哩!“

彤彤已聽得目瞪口呆。許非同摟著女兒說,事實上。那“飛舟”乃是一種葬具,

稱為架壑船棺,源於一種奇異的葬俗。

泛舟九曲,可在兩岸壁立千仞的峰腰洞穴內。發現一隻又一隻的“飛舟”。它

們或深藏洞內,如遠遊歸來安然憩息;或微露洞外,似穿雲破霧凌空欲航。“三曲

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幾何年?”八百年前朱熹的疑嘆,由今天的考古工作者給予

了科學解答,他們對觀音巖、白巖的兩具船棺進行考察,分析船棺的結構和工藝水

平後得出結論,它應屬於青銅器時代的產物,距今已有四千年左右。至於武夷族先

人是用什麼方法將碩大沉重的船棺放進了巖洞之中,則無人能解。成為一個千古之

謎。因為所有放置船棺的洞穴,上至峰頂,下至崖谷,都至少有數十米之遙,而所

處的峭壁大多豐上斂下,陡峭如切。

人們根本就無法攀援。

辛怡聽了也連連稱奇。彤彤有些崇拜地問許非同:“老爸,你怎麼知道這麼多?”

許非同一笑:“來之前我看了許多相關的資料,這是讀山、讀水的一種必要準備啊,

乖女兒!”艄公也湊趣說:“看得出來,這位先生必是一個文化人哩!”

說話問,竹筏已至四曲,濛濛細雨中,大藏峰危立水際。

陡峭千仞,與昂首雲天的仙釣臺隔水相望,競展雄姿。臥龍潭在兩山環抱之中,

水霧升騰,顯得深不可測。艄公說。電視劇《西遊記》中“白龍出世”那一場戲便

是在這裡攝製的。而那匹馱著唐僧取經路上歷盡九九八十一劫的白龍馬還是他用竹

筏運來的呢!彤彤一聽立馬要照相留念,艄公主動要為一家人拍一張合影,見辛怡

有些猶豫。知道是對他的照相技藝有所懷疑,便笑著說:“放心吧,我是‘馬屁大

學’畢業的。沒有問題。”辛怡聞言先是一愣,繼而便為艄公的詼諧與幽默開懷大

箋過臥龍潭,便是景色最為清幽的五曲了。這裡巨石崎嶇,背山臨水,峰影朦

朧,直插碧霄。然而,最令人心儀的,還是溪畔那座馳名中外的“武夷精舍”了。

許非同告訴母女倆。

“武夷精舍”乃南宋理學大家朱熹於公元一一八二年在因彈劾贓官受挫,憤而

辭職返回武夷山後著手籌建的。其實早在三年前,朱熹攜友共遊武夷時,見五曲溪

畔的隱屏峰下雲氣流動,便動了建屋初念,曾做詩云:“仙人久相招。授我黃素書,

贈我雙瓊瑤,茅茨幾時建,自此遣紛囂。”武夷精舍落成後,詩人陸游也馳函祝賀,

並贈詩日:“先生結屋綠巖邊。讀易懸知屢絕編。不肯採芝驚世俗,恐人謗道是神

仙。”可見這裡的景色之美了。

許非同對女兒說:“朱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