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東西,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最安全最有保障,至於皇帝,到了一定程度他就算是有那個想法也無法染指。
至於之前設定的xiǎo報紙的手段——也正是因為辦理xiǎo報紙的緣故,凌巴才會知道原來這個世界都已經有了邸報這種古代模式的報紙了,虧得他還以為自己是“獨創”的呢,本就是為了武鬥大會服務的,當然也會一直持續下去直到結束。
只是凌巴對這一屆的武鬥大會不抱有什麼太大關注,不只是因為他自己沒有參與其中,還是因為更多的事情需要他去考慮和佈置,天下看似平靜的幕布之下,掩藏著怎麼樣的漩渦,就像是平靜的海面卻時時刻刻氤氳著風làng和海嘯,隨時一個不注意不xiǎo心都可能搭上整條xìng命,凌巴不敢再拿自己的命開玩笑了。
因為不關注,所以自然也不會去關注xiǎo報紙的現狀,只是看著情況應該也不會太差,而他今日特意和兩人提到這個,還是因為他突發奇想的有了一個想法。
當初在那地下宮殿“戰神殿”裡,凌巴得到了不xiǎo的好處,《破軍》三卷中,除了完整版凌巴直到現在還一直在修煉並且幾乎是一直沒有瓶頸地直線進步的“易筋經”和那本已經在這個時代軍人們手中流傳開來而首先便打上了凌巴的標籤的《孫子兵法》,還有一卷,則是專mén關於文與修身之類的,其中兩部最主要的作品,便是那《君主論》和三百言《智慧書》。
《君主論》被凌巴稍加歸納整理,形成了獨具他自己特sè的為劉協兩位皇子教導的最簡單淺顯的一些為君之道,而凌巴如今最想要透過報紙手段製造出來並且傳播出去的,便是那《智慧書》。
《智慧書》並不是本國的作品,它來自西方,乃是西班牙近代著名作家和思想家巴爾塔沙。葛拉西安所著,但其中三百箴言,篇篇短xiǎojīng煉,卻句句發人深省、茲動人心深處。
並不是凌巴崇洋媚外,這樣選擇也是有意思的。
實際上即便是在古代,文言文的“市場”也並不大,市井裡最經常說的,自然還是白話,和後世其實說的也差不了多少,更何況在如今漢末三國時代裡,能夠讀得起書的大多還是那些世家子弟,就算是如郭嘉這種,也是沒落官宦子弟,占人口絕大多數的平民還是沒有辦法獲得讀書識字的資格的,在這些人中,能夠僥倖識得幾個字的,便是難得了,更別說還要去說文言文了,當然了,這對於他們“看報紙”也是一定的阻礙,凌巴也必須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不過現在看來暫時是沒有什麼好的辦法了。
凌巴之所以會選擇《智慧書》,除了它裡面包含有大量哲理道理之外,還因為它本身確實通俗易懂,不管是以後要大力宣揚傳播出去,還是如今透過xiǎo報紙傳播出去,其實凌巴更希望他能夠成為如今這時代裡少年兒童啟méng的一個讀物,在凌巴看來,這才是最重要的,畢竟“少年強則國強”嘛。
對於《智慧書》的設想,凌巴則是想著不是有三百篇麼,大不了每一期一篇到兩篇,開始的時候只是引起注意、奠定基礎,一切都要潛移默化慢慢來。
從本心裡面,凌巴還是希望這個時代能夠多一些讀書人的,書籍和學習的壟斷導致讀書人數目的稀缺,這恐怕也算是這個社會里的一個悲哀了。
而在凌巴提到了這點希望的時候,身為寒mén子弟出身的郭嘉和賈詡都表達了深切的贊同,雖然郭嘉的寒mén也不完全準確,但求學之路的確是艱難,如果能夠有一些比較普及教育的讀物,只要為那些普通家庭做做啟méng就夠了,而對於帶動這整個社會的進步,無疑都有著積極的意義,雖然也可想而知可能也會受到一些阻撓。
“主公當真是奇思妙想,層出不窮”賈詡又是讚歎,又是嘆息,讓凌巴不覺有些好笑。
其實他這個設想提出來還無用,因為最實際的一個問題還沒有解決,那便是造紙,只是這件事情樂師已經在去籌備了,還是急不來的。
然後凌巴又和郭嘉、賈詡暢談了一下未來,說了些從長計議的話,這一次的見面談話算是到此結束了,然後就是準備各自告別,各歸各處、各走各路。
只是看似短暫的相聚背後,引發了更多的思考,而前方的路還要怎麼走下去,卻是走一步看一步了
第518章、月旦評
第518章、月旦評
中平五年,農曆十一月初一。'奇·書·網'
在十月末的時候,凌巴終於忙裡偷閒了一把,連續好幾天,從忙碌中解脫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