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百二九節 幽州

官勇能夠指揮的官兵數量已經不多。放眼整個幽州城,充其量不過就是幾千人罷了。倒不是說城內兵員已經死絕,而是下面的統兵將領一個個各有心思。開什麼玩笑,現在士兵就是自家手裡最值錢的倚仗。無論幽州能不能守住,手裡有兵總是好的。就算不是想要開城投降,在城破的那一刻,才能有兵員力量保護自家人口儘快逃出去。說起來,這倒也不是貪生怕死,不過是人心最深處的自私罷了。

實際情況就是這樣。

“事已至此,我等就算強顏鎮定又有何用?”

說著,此事李廣豐連連搖頭,苦笑著反問了一句,“大勢已去,我等就算再怎麼做,也只能略盡人事了。”

“李大人,幽州還在,官某還在,什麼叫做大勢已去?難道,你覺得這幽州城是紙糊的不成?不要忘了,陛下還在京城等著咱們的好訊息,各地援兵正在路上。這一仗,誰輸誰贏還沒有論斷呢!”官勇忍不住呵斥了。

“官將軍,你莫不是以為我怕了嗎?”李廣豐仍舊在苦笑著,低聲反問。

官勇瞪起雙眼,登時一陣語塞。

李廣豐算是楚國文臣當中難得與武將融洽共處的人物,而且絕對不可能是個膽小鼠輩,這一點,他是知道的。甚至官勇還覺得,此事李廣豐是幽州之地少有的能夠務實、能夠做事的文臣之一。在幾年前,也就是上一次戎狄南下之戰前,李廣豐就上奏給朝廷,斷定大單于吐谷渾對於楚國沒有表露出敵意,目標應該是轉向了西邊的其它國家。儘管沒有太多證據表明李廣豐的判斷正確與否,可是事實擺在這裡,接下來的幾年,戎狄單于所部都沒有大舉進犯,更是出人意外的主動派出使團要求和親。可是很遺憾,楚國沒有抓住機會大力整頓軍務,反倒是朝堂上的派系之爭愈演愈烈。自始至終也沒有人想過,應該在幽州這裡加大防務力量,增加兵員,修整堡壘。

北地的旱災對幽州影響甚大。李廣方早在大旱剛起的半年之後,就再度諫言朝廷不要為了平息禍而在內地加派徵餉,以免激起內地民變。李廣豐甚至在奏章裡用上了很多語氣慷慨激昂的言辭。道理都說得夠清楚了,可是朝廷還是沒有聽他的。

幽州比不得別處。此地若是有失,整個楚國都會限於危難之中。就算是身為統兵官的官勇的,當自己覺得做法有問題的時候,李廣豐也經常毫不猶豫地提意見。比如當初草原雪災下來的時候,官勇下納降令,想要地那些草原上過來的窮苦戎狄牧民給予優待,想要用這些投靠過來的戎狄平民充實自己的時候,李廣豐也是據理力爭,說其中風險很大,戎狄心不可測,也難以管束。然而官勇當時沒有聽從勸解,李廣豐無奈之下只能嘆了口氣說“禍始此矣。”

事後的情況來看,當時李廣豐的建議其實是很有道理的。這些打著受災窮苦沒有飯吃投降過來的人大多都不可靠。甚至裡面還混雜有不少草原戎狄那邊的細作。很多時候,草原戎狄其實就是靠著這些內應在大軍南下之時開始作亂。比如之前被白羊部族攻佔的鐵陽城,就是最好的例子。

事情都過去了。做都已經做了,現在後悔又有什麼意義?官勇搖搖頭,心裡黯然嘆氣。

他當初下納降令的時候,不是不知道其中的風險。只不過,幽州邊防敗壞已經,當時的幽州軍力實在是沒有什麼戰鬥力。官軍貧弱,反倒是草原戎狄兇悍強健。千百年下來,楚軍內部已經對草原戎狄懷有深深的的戒備,以及無可避免的恐懼感。在這種情況下作戰,結果必定是一邊倒。因此,官勇才想著要用這些能夠打仗的戎狄災民來充實己方的實力,只是……事情的演變結果,實在不是自己想要的。

李廣豐認真地說:“關將軍,我知道你心裡有氣,認為我等書城空談誤國。對此,本官也無話可說。說起來,朝堂上袞袞諸公確實有錯,對於你等武將的防範心思實在太重。但是現在大局為重,我等不要再做意氣之爭了。”

沉默了許久之後,官勇長嘆了口氣:“李大人,你明天就離開幽州吧!去長城防線。那裡是我大楚國的最後一道防線,還需要有人來主持大局。”

這話說得很是有些不著頭腦。李廣豐先是有些不解,然後突然突然好想明白了什麼。緊接著,整個人惱怒得鬍鬚都豎立了起來。

“關將軍你這話是什麼意思?你是叫我趕緊跑嗎?你,你,你把我看成是什麼人了,我李廣方豈是如此貪生怕死之輩?”

“李大人,你我同僚的時間不算短了,我又豈會看輕於你?”

話一出口,官勇也有些急了,“只是現在你留在這裡也於事

為您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