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汙染嚴重,交通擁堵,很難吸引喜歡居住在郊區的優秀人才。
而小城鎮位置偏僻,綠化挺好,公司運營成本較低,所以it公司創業時候,不約而同瞄準了像矽谷這樣的蠻荒之地。
久而久之,就促成了矽谷的神話。
如今矽谷人口劇增,房價也隨之飆升,80代初僅值一、兩萬美元的房產,現在卻需要十倍以上的價格才能買到,高昂的物價,使這些小公司生存並不容易,有些只租用了一個車庫,試圖模仿喬布斯的“車庫傳奇”。
八十年代經濟危機後,美國的經濟復甦步伐緩慢,失業率高達8%,全國政府和很多地方政府債臺高築,甚至處於破產的邊緣,美國民眾的生活受到明顯影響,但矽谷的行業精英們的年薪卻平均能達到3萬美元,這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難以想象的數字。
如今的矽谷正被資訊工業颶風席捲,大大小小的電腦相關企業,隔不遠便能看見一家。
韓宣透過車窗,打量這片舉世矚目之地,偶然在廣告牌上發現了個陌生又熟悉的公司商標,突然記起有家牛逼閃閃的公司就是在這兒,走上它的開掛道路,發展勢態與未來的k相比,可謂不相上下。
這家公司的名字名叫sun-s,太陽微電子公司,創立於1982年,只過了半年迅速實現盈利,4年就已經在納斯達克掛牌上市,堪稱史上最快。
sun還是最早進入華夏市場,並且直接和政府合作的計算機公司,“sun微系統”、“太陽微系統”,這個名字對經歷過九十年代的人來說,那是如雷貫耳,韓宣小時候家裡便有一臺這種電腦,具體操作功能忘的差不多了,不過商標他清楚知道。
在90年代,相對於windows,sun公司兩三百美元的solaris系統在技術上更勝一,更重要的是,solaris是當時市面上最完善的系統,比windows更適合企業使用。
大多數的美國科技企業,在如今紛紛選擇了sun的硬體和作業系統,隨著solaris瘋狂鋪向市場,sun成為了唯一一個能直掐微軟7寸的硬體帝國。
最巔峰的時期裡,這家公司甚至能左擒微軟,右踩蘋果。
1996年初,sun的股票市值衝向巔峰,而蘋果公司的股票降至冰點,sun開始和蘋果談判,願意以38.9億美元總價收購蘋果,可惜在會議上一位蘋果的投資銀行家站出來極力反對,他提出了許多苛刻條件,迫使sun最終放棄了收購。
除了差點收購蘋果,sun的另一個傳奇之處在於與微軟的作業系統大戰。
sun最早靠賣工作站、伺服器起家,1985年,sun成功研究出了sparc精簡指令型cpu,大幅提高了工作站的效能,再加上它基於unix的伺服器系統,可以直接對抗惠普和dec這樣的傳統小型計算機。
靠硬體首戰告捷後,sun達到與做windows系統的微軟分庭抗禮的機會。
從創業到繁榮,sun花了近二十年,而傾覆卻只用了一年時間,sun的作業系統在企業級市場上,本該有更大的作為,或許是因為當時的硬體和作業系統太好賣了,斯坦福大學畢業的創始人麥克尼利只顧著把這些東西賣給大中型企業,建立硬體的帝國<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reads();</script>。
可他卻忽略了微軟和英特爾正在靠免費和賣服務,蠶食著小型企業和微型計算機使用者市場,偷偷打著游擊戰。
“世界上只有兩個行當稱自己的客戶為’使用者’,一個是毒品販子,一個是軟體。”這是sun創始人斯考特-麥克尼利前幾年諷刺微軟的話,有些偏激的他,把賣軟體與賣毒品相提並論。
他的意思是指人們需要不斷地購買微軟軟體的升級版,這會讓人們漸漸地陷入誘惑而不能自拔,當時在傳媒界轟動一時,韓宣不止一次在電視上看過。
2000年,美國網際網路泡沫來臨,大大小小的企業關停無數,sun銷量慘淡,從一年前盈利9億美元,瞬間變成虧損5億美元,幾年後sun被甲骨文公司以74億美元收購,2000多億的市值煙消雲散在網際網路歷史的潮流之中。
“神奇的地方。”
手拄在車窗邊緣,韓宣喃喃自語道,發現安雅已經睡著,怕她著涼把窗子關上,車載電臺裡,女歌手沙啞嗓音傳出來,太陽掛在西邊天空中,水鳥獨自飛過。
隨後韓宣還看到了好幾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