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讓做飯的人不要拉風箱。因為拉了風箱火呼呼地躥出來,也不燒鍋還不方便,不如讓它自己慢慢燒,這樣草木灰是深灰色,肥料最足。
以往高氏基本都是早晨扒了草木灰然後直接倒進圈裡漚肥,唐妙一天看到了攔住她說攢起來,因為草木灰跟糞尿一起會分解揮發掉大部分肥力。她少不得依然以書本為藉口,高氏覺得她說的頭頭是道,越來越信她,養成了習慣,甚至會遇到事情的時候先悄悄問問女兒。只是家裡沒那麼大的地方放,以前用草帳子蓋在屋西頭的空地,用草蓋起來,可是大風一吹,院子裡全是草木灰,且那邊還種了幾眼吊瓜、葫蘆的,葡萄枝子也大了,需呀架起來,再堆灰實在不行。
唐文清便說去地頭上挖坑,把灰用麻袋裝了,滿了就送那裡去,來年種地剛好用。草木灰撒完之後就夏天漚肥,又可以種麥子,很是方便。
高氏覺得很好,又找了所有能用的木頭加上結實的蜀黍秸做成帳子蓋在上面,再在四邊壓土,只留個小門往裡倒灰就好。
因為在自己家靠河的地頭,也不會有人走,不怕掉下去。
如今分了家,想種什麼就種什麼,地少就不要種太多的種類。像穀子、黍子總被麻雀叨,產量低又不當飯吃;蜀黍一般用來餵雞多了賣給釀酒作坊,主要是為了能用蜀黍秸編席,如果需要在地頭上種兩分地也夠了。因為有海外傳來的玉米解決了牲口和家禽的糧食,還能補貼人的口糧,算是極好的。
她暗自幫家裡規劃了一下,主要種幾樣就好,糧食有麥子玉米,經濟作物就可以種棉花和花生,還可以秧一畝地瓜,產量高需肥少,大人孩子也喜歡吃,多了的也可以餵豬。
如果按照她的計劃,以後十五畝良田每年種四畝花生五畝棉花,花生秋收後可以直接種麥子,來年收了麥子再種玉米,收了玉米便可以種一茬綠肥等。這般十五畝地輪作加上套種能夠從肥料、收成上合理利用。
只不過這麼麻煩的事情還是等自己大一點再說吧,如今爹孃已經夠驚訝了,以後可以推脫又看了什麼書學了新的知識,他們也不至於會懷疑什麼。
入冬時候,陳先生病得厲害,眼瞅著不行了,把景楓叫了去說了一些話,他不許別人聽大家也不知道說什麼。病來如山倒,,沒一個月陳先生便去了。他一去,景楓少不得傷心了好久,柳無暇因為如今不便,只打發了家裡的僕人來祭奠,送的東西卻沒有往日多,銀兩更是少了大半,路過高家也沒進門,想是那頭有話囑咐。高家人雖然唏噓卻也知道人之常情,說不得什麼,只有景楓暗暗地替柳無暇擔心,不知道他在家受何等委屈。
陳先生一走唐家堡就沒有真正有學問的大人了,村裡的孩子要是讀書就要去前面楊家屯或者後面林家廟子。
王氏見景楓準備去縣裡考試,又埋怨自己家景森讀書晚如今都要九歲了,還沒入蒙學。言辭間不禁對婆婆有些怨念,平日裡便不愛去說話,而是喜歡往外走。李氏對於她喜歡去跟外面人搭個說三道四,打聽訊息很是反感,卻也並不當面表現出來,暗地裡也會囑咐高氏少跟她說景楓的事情。
年前老薛家又讓媒婆來過一次,高氏依然拒絕,儘管這次他們禮數週全,面面俱到,她總覺得薛家不可靠,女兒去了不會幸福。
日子緊吧年還是跟往年那般湊合過了只不過因為景楓要去考試,辦得稍微喜慶熱鬧些。
正月上,高氏特意拿出了辛苦攢著捨不得花的幾個錢讓唐文清買了稍微好一些的禮品帶著景楓去給那三位廩生拜年,自己帶著桃花搭了回來拜年的文沁家馬車去清水鎮給蕭老太太拜年。
說起來她也是因為今年求了人家辦事才去的,以前也不是不想走動,實在是兩家差得懸殊,去了怕人家看不起,又怕給仝芳丟份。仝芳來,自己家人待她和氣,且覺得蕭家少奶奶來了,那是榮耀。可自己去蕭家就不是那麼回事,除了仝芳和蕭朗只怕沒人高興,以往給仝芳幫忙還行,如果純粹去走動,那是很尷尬的。所以以往高氏從沒主動去過蕭家,都是等仝芳來了,將家裡捨不得用的稀罕物或者精心做的什麼吃食請仝芳捎回去給老太太嚐嚐。
只是今年請了人家辦事,不能不去問安,他們傢什麼都不缺,就算空著手也算心意到了,尊了人家的面子,表面不如何,心裡肯定是高興的。
六歲的唐妙表現的已經像個大人,有時候沉思起來甚至會忘記自己是孩子,等別人叫她猛地抬起頭來,眼中的精光便遮也遮不住,王氏就說她精怪附身的。有時候看起來比大孩子還精明,臉上有著同齡人所沒有的深沉,眼中有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