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王泰也踐諾著他諾言。
回到帝京城,王泰敘職之後,就開始按照約定,動用各種關係,積極的為楊紀經略蒼墟城奔走、運作。其中就包括向各位軍部的將軍、王侯、大佬推薦楊紀寫的那篇平定“蒼墟城”的文章。
“蒼墟城”並不是一個單獨的邊陲城池,或者某個陷入混亂的問題城池。如果僅僅是這樣,天下間這樣的城池可以找出成千上萬個,蒼墟城也就看不出有什麼特殊之處了。
楊紀的文章也就沒有絲毫的特異之處,更加不值得將軍王泰這麼大力去推薦了。
“蒼墟城”只是一個小城池,但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它的戰略意義非常特殊。它是深入蠻族疆域最深的地方,也是遭受襲擾最厲害的地方。
在那裡的將軍和士兵死亡率特別高。
最多的一年,朝廷就曾經派譴出了七位將軍前往那裡,全部被蠻族高手行剌在那裡。“蒼墟城”是大漢皇朝的前營崗哨,更是朝廷在西邊的縱深行營。
它所面臨的困難,都極具代表性。
如果楊紀能夠解決了“蒼墟城”的困境,那麼西北邊陲幾十上百座這樣的城池面臨的困擾,也能同樣迎刃而解。
更重要的是,大漢皇朝在西北的蠻族疆域已經幾百年沒有什麼大的進展了。如果楊紀能夠解決蒼墟城的問題,那麼朝廷後顧無憂,就又能夠以“蒼墟城”為前進營地,進一步的向蠻族疆域縱橫前進,拓展勢力和影響。(未完待續。)
第四百二十三章 唯一的方法
這是一翻大棋,涉及到大漢皇朝在西北異族上的整體軍事戰略,極具價值。如果楊紀能夠成功,就將成為軍方的貴人,這將是一個天大的功勞,以後前途似錦,貴不可言!
而朝廷方面,也將取得幾百年來前所未有的大進展!
王泰之所以對楊紀那篇文章如此看重,原因就是這個。所以,到了京城之後,王泰也是大力推薦。
只不過,看出蒼墟城戰略意義的,遠不止楊紀一個。也不止是王泰一個!
特別是當王泰在帝京城中的大力宣揚楊紀那篇文章的時候,一方面故然推高了楊紀這個無名小卒在軍方和帝京城中的知名度,但是另一方面,王泰宣揚的楊紀策論文章中的一些觀點,也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
想要掙這份天大功勞的,遠不止楊紀一個!
而且王泰還提到了一個楊紀沒有注意到的官場細節。朝廷每三年一屆,每一屆都會產生上百的“武舉人”。
十年,就會有四五百個“武舉人”。而武道強者的壽命是長的。經年累月的下來,朝廷累積下來的“武舉人”數量是相當可觀的。
但僧多粥少,大漢皇朝根本沒有這麼多的官爵、將軍去冊封。所以也就產生了一個擇擾錄取的原則。
只有那些最優秀的,實力最強的“武舉人”才會得到冊封,成為大漢皇朝的“武將”。但即便是如此,這些“武將”的數量也是極為龐大的。
大漢皇朝依舊沒有那麼多的軍隊供這麼多的“武將”去統領。所以也就產生了“實力武將”和“虛權武將”,或者說是“名譽武將”的區別。
在民間,又管那些不能領兵,只是領著武將俸祿的武將叫做“無權將軍”。其實對朝廷來說,根本沒有這個區別。
朝廷方面更願意把這種權力階層叫做“強力武將”和“替補武將”。
後者是前者的替補。只有當者出現“空缺”的時候,後者才能夠成功替補上來。成為一個名副其實,掌握實權的“武將”!
大漢皇朝武風隆盛,高手如雲,頂級的高手實在是太多了。
導致在“實權將軍”的競爭上非常激烈,因此這種“替補武將”的數量非常之多。就連那種軍方的世家。都積累了不少的“替補武將”。
“蒼墟城”涉及到了一個非常特殊的東西:
那個地方雖然危險,但是“蒼墟城”的鎮守武將卻是一個極有份量的“實權將軍”。因此看中這個位置,想要鍍一層金身的人實在是太多了。
世家、勳貴、門閥,那些家中養著大量“替補武將”的勢力,紛紛對這位位置覬覦的很。
在這件事情上,楊紀面臨著極其殘酷的競爭!
事情和楊紀、王泰最初商量的情況,完全大相徑庭!
在信裡,王泰提到了一箇中肯,但是卻很殘酷的建議:
除非楊紀能夠在武科舉中脫穎而出。奪取到第一名“武解元”的功名,否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