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詢?”林孝智一愣;《財富》的母公司不是美國時代華納旗下的時代公司嗎;怎麼又冒出來一箇中詢公司。
“《財富》雜誌一直都是中詢公司在弄的;具體我就沒再打聽了;好像是十幾年前時代公司授權中詢公司是唯一可以使用《財富》這個名字的中文雜誌;據說老闆也是個美國商人。其實前幾年《財富》也跟《香港財富》鬧過矛盾;只不過他們在臺灣跟大陸有些影響力;在香港卻不如《香港財富》跟《信報》;所以之前才沒鬧到打官司的地步”
林孝智這才明白過來;卻也不由對《香港財富》的未戰先怯的行為嗤笑一聲:“官司打贏了;怡和財富公司卻想給雜誌改名;看來他們是有些膽怯了
話雖這麼說;他心裡也明白;《香港財富》雜誌確實涉嫌模仿跟抄襲《財富》週刊;從框架到內容上都有。之所以前面的官司能夠打贏;不過是因為怡和財富公司是香港本地公司;而中詢的老闆是美國人罷了。香港是個排外心理很重的城市;真打起官司來除非《財富》能祭出更多的證據;不然法庭上的那些法官情理上更傾向於保護本地商人的利益。
祝芝山點頭;他也感覺《香港財富》是膽怯了;怕是不想再繼續跟中詢公司把官司無限期的打下去;即耗費金錢又影響聲譽。不過雜誌改名也是一部險招;均未見多少雜誌、報紙改名之後銷量一落千丈;十幾年來辛苦建立的聲譽得來不不容易。
隱隱發現老闆似乎對《香港財富》雜誌興趣濃郁;祝芝山好奇問道:“老闆怎麼對《香港財富》雜誌來了興趣了?”
“是有些興趣”林孝智嘴角的笑意若隱若現。
要不怎麼都說老美的商人善於製造百年企業;中國則擅長製造奸商。同為上市企業;看看後世國內那些市值一度超越千億、數百億的企業巨頭;再看看老美的谷歌、蘋果一系列公司吧。咱們國內大多數的企業成功上市圈到了錢後;總是想著如何製造噱頭高價出走;自己賺得盆滿缽滿哪管那些接受的小股民們死活。企業高層一旦上市便是志得意滿;拿錢大肆揮霍做廣告;建高樓;圈地皮搞別墅;公司老闆買專機;出外豪賭;所謂的海外收購也不乏買海島、買什麼籃球、足球俱樂部的。再類比下美國企業;則在不斷的吞併、收購更多地技術性、互補性企業;一點點壯大自己的實力。
雖然這個對比並非絕對;但至少類比大部分中美企業;比例還是非常高的
林孝智可不想寰亞的風光只有這幾年;幾年後就被打成了原樣。所以趁最近集團股價暴漲;公司手上的資金又開始多了起來;已經超出了拍片跟日常開支所需;他琢磨著與其把錢放在銀行吃利息;還不如拿出來多收購幾家企業;讓寰亞集團變得更加龐大。
所以最近他親自制定了對香港數家電影道具製作公司、服裝設計公司的收購計劃;除此外還準備再拿出來五千萬港幣用於擴大寰亞的片源;向港臺上百家大小電影公司低價收購各種電影版權;而且是好壞不忌;只要對方肯賣哪怕是爛片也要。米養百樣人;有些人看來的爛片另一些人不見得就討厭;恰恰相反的小眾愛好者反而比大眾更捨得掏錢。
電影版權在港臺地區值錢也不值錢;一部拍攝於五六十年代的電影能賣出十幾萬港幣就能買下永久版權。就算是八十年代或者近幾年拍攝一些小公司拍攝的熱賣電影;一兩百萬也完全能夠買下全部版權;如果只跟對方買共享版權的話則更廉價。預計這筆鉅款;至少能為寰亞帶來百餘部老電影的版權。這些在未來都是無價之寶;也算是林孝智的另一種保值投資。
儘管制定了不少的花錢計劃;但寰亞目前手上還是有些閒錢;這也是緣何他林孝智在聽到了《香港財富》雜誌要採訪他時;突然間對這家雜誌動了心思的原因。之前收購《成報》只先後花去不到兩億港幣;前不久金庸要賣《明報》;默多克跟港臺、乃至亞洲十數家報業巨頭競價;結果卻突然被中道殺出的本地商人于品海截胡買走;據說設計到的資金也不超過四億港幣。
現在的香港知名報刊價錢都不算貴;比如香港最著名的財經報紙《信報》;外界給出的評估價也不到兩億;《香港財富》雜誌更是不足一億。財經類的報刊利潤雖然比不上主流報刊那麼高;勝在穩定。不說那名動世界的《福布斯》、《財富》跟《商業週刊》這三個未來執掌財經週刊巨頭;《商業週刊》後世出售時被賣出了近五十億美元的天價。就說後世那個在中國混得風生水起的英國佬胡潤;他那份《胡潤百富》雜誌一直利潤不高可是差過錢嗎?自己名下就有一家報紙的他;很清楚報刊業裡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