募�棧兀�磧墒�1979年5月14日國發132號檔案第6條規定:已經在國營農場或其他單位就業的知識青年,不再另行安置。農場知青翹首以待的返城一下子成了泡影。當初希望抱得太大,沒有絲毫應變的思想準備,一旦破滅,自然會引發不滿情緒。於是,農場知青打著要求落實20號檔案的旗號,多次向省委申述自己的意見。對知青的申述,省委難以作答。最後,農場知青發起了請願活動。
在請願過程中,知青們散發了《我們被迫請願的由來》、《告全市人民書》、《我們的###要求》等資料,將請願緣起和基本要求公之於眾。###要求是:1�要求省委接見上訪請願知青;2�要求省委拿出解決問題的辦法和具體時間;3�對上訪知青在政治上、經濟上都不能打擊報復。###要求是在9月8日提出的,但二十幾天過去仍沒有下文。
應該承認,上訪知青還是比較理智的。9月10日,省五七農墾場機械場機械隊的知青們即加入請願隊伍,爾後考慮到農場8000畝水稻尚未收割,為了避免給國家財產造成損失,又宣佈退出請願,於21日回場參加收割。只是看到解決問題的日子遙遙無期,機械隊的知青才決定於10月5日舉行###。
在請願活動中,知青們編寫了不少順口溜、越劇小調、短詩,以宣洩不平。其中一首詩,撫今追昔,不勝感慨,認為上山下鄉的宏圖猶如“南柯一夢”,但悔之已晚。詩中還對“走後門”等不平等社會現象進行了鞭撻:
知青知青,幼稚年青,滿腔熱血,願為國盡,
墾荒圍田,誰不拼命,植棉種田,多少幹勁,
精力耗盡,南柯夢醒,回憶往事,多少教訓,
補補修修,學業丟盡,年過三十,孤帆隻影。
多少同學,伶俐聰明,留城進廠,“三級穩定”,
工資獎金,六十掛零,攜妻帶子,漫步柳蔭,
同路“乾兒”,猴子成精,七十二變,綠裝紅領,
三年一到,西湖留影,嬌妻愛子,溫暖家庭。
有錢有路,後門出進,有父有母,也能頂職,
孤兒寡女,怎不痛心,淚向黃泉,討我雙親,
同去幾萬,今日幾影?此情此景,誰不冷心,
實在無奈,坐地請命,各位“大人”,萬望憐憫。
1979年各地知青大舉返城猶如洪水決堤,一些大城市試圖暫時停辦病退、困退手續,以緩輕衝擊,結果卻引發新的知青鬧事。事態發展到這種地步,也只有疏而不堵了。
知青大鬧返城,受到報紙上一些文章的批評。有的認為他們只考慮個人利益,不考慮國家困難;有的認為他們是在革命道路上動搖和後退。一首寫給新疆上海知青的詩歌,以朋友的口吻教訓道:
也許因為早春寒氣料峭,
有人筋骨單薄開始顫抖、動搖。
“四人幫”的浩劫使人悲嘆前途渺茫,
難道就不能杜絕裙帶、後門、官僚……?
懷疑在你心中播下迷惘。
你抱怨命運苦澀不逢時,
不願再舉起南泥灣的钁頭,
鋼鐵的誓言隨著歲月遺忘。
不,蠢蟲必將被雞啄。
朋友,對黨的信念不容動搖!樂晨、連暉:《五月遐想》,《阿克蘇報》,1979年5月12日。
這樣的批評教育畢竟還是和風細雨的,至少還體諒到知青們的苦衷,承認“返城風”事出有因。但也有文章,只是一味指責知青“無理取鬧”,“受了‘四人幫’‘鬧而優’的影響”。
1979年2月下旬,著名作家巴金在接受《中國青年報》記者採訪時,曾就知青鬧事現象談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對這個問題要兩說。一方面,對他們的極端行動要引導教育;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他們的苦處。好多人都30多歲了,還沒有房子,結不了婚。30年了,連最基本的生活條件都沒有保證,就容易產生一種幻滅的感覺。有些青年進了大學,條件改變了,他們學習是很勤奮的,很刻苦的。這說明,我們不能光責備青年應該怎麼樣,要反過來多想想我們的社會該給青年創造點什麼條件,包括最基本的生活、學習和工作條件。如果這個問題不痛下決心解決,是不行的。
有些知識青年從插隊的農村上調到當地,也是走後門,行賄賂辦成的,很費了一番力氣,吃了苦頭。現在其他人困退、病退回來了,這些人吃了苦頭還留下來,就有了想法,不是沒有一點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