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曉軍:從“天使”到“救贖”(1)
在這一不崇尚英雄,不追求崇高的時代,英雄和崇高仍然不時地撞擊著我們的心靈,讓我們感動;在微瑕的真趨於絕版,完美的假到處橫流,各行各業都難以理直氣壯地打假時,陳曉蘭――一位普通地段醫生卻大義凜然地站出來,為生命和健康揭露所在醫院的假冒偽劣醫療器械,與廠商、銷售商、醫院和個別官員所形成的利益集團進行不屈不撓地鬥爭。人說她打的是一個人的戰爭,有人說她是中國的堂?吉訶德,還有人說她在拿石頭砸天……可是,她卻用十一年的時間,打掉了九種假冒偽劣醫療器械,使一家行騙的醫院吊銷了執照,為病人減少損失幾十億元!
《天使在作戰》寫的就是這位陳曉蘭醫生。
2006年初,《家庭》雜誌的編輯楊立平來電話向我約稿。我跟她講五六個線索,當講到陳曉蘭時,她激奮地說,“就寫這個!”接著,我又接到《北京文學》執行主編楊曉升的電話,我跟他講述了陳曉蘭的故事,他立即拍板:“你給我們寫一篇三萬字的報告文學,我發頭題!”楊立平若不向我約稿,楊曉升若沒來電話,我肯定不會採訪陳曉蘭,也不會寫《天使在作戰》。
“二楊”選定陳曉蘭後,一遍遍來電話催稿。兩篇稿件發表後,《北京青年報》、《南方日報》等數十家報紙和新華網、新浪網等百餘家網站連載,讀者在網上紛紛留言:
“陳阿姨,我在《家庭》讀到您的事蹟感動極了。人的良知只要不被天滅,真理永遠都會象金子一樣閃耀著它的光輝。陳阿姨,我衷心希望您吉人天相,好人好報,我會經常關注您的,並永遠支援您的!向您敬禮!一位像您女兒一樣小的醫生。”
“看《天使在作戰》,心隨陳曉蘭跳,淚隨陳曉蘭流。理解陳曉蘭的痛苦和艱難,意志也在淚花中變地更加堅強!《天使在作戰》是一部再現醫療戰線真實現狀的好篇章!”
“《天使在作戰》讀來令人憂心與憤怒,為陳曉蘭的崇高壯舉而深深感動與震撼。這個社會需要大家的良知和支援!”
“尊敬的陳醫生:讀了《天使在作戰》之後,我非常震撼!您的高尚的醫德、坎坷的經歷,都令每一個有良知的人肅然起敬!您是一個偉大的人,是一個純粹的人、高尚的人、有良知的人!”
……
讀者的眼睛是雪亮的,他們知道陳曉蘭醫生是作品的原創,我只是記錄者。陳曉蘭的精神和讀者的留言激勵著我,我不能不繼續記錄下去。我成了“戰地記者”,要記錄下來這位為千千萬萬病家衝鋒陷陣的白衣戰士,記錄下她憤懣與暢快,歡愉與悲歌,記錄下她內心深處痛苦與憂傷,尷尬與無奈,孤獨與蒼涼。我只有緊隨其後,才能確保記錄的準確,不攙兌失實的雜質。在《天使在作戰》之後,我又給《家庭》寫了兩篇關於陳曉蘭的連續報道,給《北京文學》寫了報告文學《一個瘋狂醫院的最後瘋狂》,這些作品都在讀者中產生強烈的反響。我知道絕非寫得好,而是陳曉蘭這個人物具有無法拒絕的感染力,調出了我們的正直和良知,讓我們不能對醫療腐敗和醫院的潛規則不感憤,不能再麻木,不能視而不見!醫療關係到我們每一個人,用陳曉蘭的話說,“我們不可能永遠是醫務人員,也不可能永遠是監管者,但我們都註定會病人!”
在信任危機、安全危機、醫療危機的形勢下,為他人生命和安全負責就是為自己負責。
朱曉軍:從“天使”到“救贖”(2)
《一個醫生的救贖》的誕生,首先要感謝人民文學出版的劉茵和腳印兩位老師,沒有她們鼎力支援和幫助就不會有這部作品。她們希望我對陳曉蘭等真實人物的刻畫,不僅反映出一位普通醫生的人生命運,而且要反映出中國醫改二十年的艱難歷程。
我不得不一次次採訪陳曉蘭醫生和多年來追蹤報道她的記者,以及被不良醫院詐騙和坑害的患者,還閱讀了數百萬字的材料和證據。為真實再現陳曉蘭這一人物,客觀地反映事實真相,三易文稿,每一次都要請陳曉蘭和了解事實真相的人校閱,刊正失誤。這部書之所以能夠順利地完成,主要得益於陳曉蘭醫生的驚人記憶,許多歷史事實,她都能詳細、細緻、準確地複述。
寫作將我的思考引向深入。為什麼在醫改出現這麼些駭人聽聞的事件?是什麼導致醫德的滑坡和醫患關係的空前緊張?難道白衣天使真就變成白衣魔鬼了麼?我發現並非醫生不好,也並非醫改的目的和方針不好,是法律和制度的縫隙,法律和監管的乏力,醫院潛規則的倒行逆施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