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成為一種職業的產物。加拿大管理學家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是該理論的主要代表人物,1973年出版的《經理工作的性質》是明茨伯格的主要代表作,也是經理角色學派最早出版的經典著作。

經理是指正式負責一個機構或其下屬單位的人,擁有正式的權力和地位。該書闡述了經理角色理論的五個主要組成部分:

1、經理工作的共同特點

(1)大量的工作,永不鬆懈的步調,空閒時間極少;

(2)工作活動具有簡短性、多樣性和瑣碎性,膚淺性是經理工作的職業危險;

(3)傾向於將工作更活躍的部分——現實的、具體的、明確的、非例行的活動放在優先地位;

(4)在口頭的(電話、會晤)、書面的(檔案)和觀察性的(視察)幾種聯絡工具中,愛用日頭交談方式;

(5)處於他的組織與外界接觸的網路之間,與顧客、供應商、業務夥伴、同級人員以及其他人的外部聯絡要消耗經理聯絡時間的1/3至1/2,與下屬的聯絡要佔1/3至1/2的時間,而與其上級的聯絡時間通常只佔1O%;

(6)經理的職務反映了責任與權力的混合。經理對許多工作做出的初步決定負責,它們又規定了他的許多長期義務;但經理可以透過獲取資訊、行使領導職務等許多方式從他的義務中取得好處。

2、經理的角色

經理一般擔任十種角色,這十種角色可分為三類:

(1)人際關係方面的角色,包括掛名首腦的角色、聯絡者的角色和領導者的角色;

(2)資訊方面的角色,包括監聽者的角色、傳播者的角色和發言人的角色;

(3)決策方面的角色,包括企業家的角色、故障排除者的角色、資源分配者的角色和談判者的角色。

這十種角色是一個相互聯絡、密不可分的整體。經理從組織的角度來看是一位全面負責的人,但事實上卻要擔任一系列的專業化工作,既是通才又是專家。十項角色還表明經理有六項基本的目標:

(1)保證組織有效率地生產出某些產品和服務;

(2)設計並維持組織業務的穩定性;

(3)使組織以一種可控制的方式適應變動中的環境;

(4)保證組織實現控制它的那些人的目的;

(5)擔任組織和其環境之間的關鍵的資訊環節;

(6)使組織的等級制度運轉。

3、經理工作的權變理論

經理工作在內容和特點上的差別可以用四個方面的變數來解釋:

(l)環境方面的變數,包括周圍環境、產業部門以及組織的特點;

(2)職務方面的變數,包括職務的級別及所負擔的職能;

(3)個人方面的變數,包括擔任該項職務者的個性和風格上的特點;

(4)情緒方面的變數,包括許多與時間有關的因素。

經理工作的變化可概括歸類為八種基本型別:聯絡人(強調聯絡者和掛名首腦的角色)、政治經理(強調發言人和談判者的角色)、企業家(企業家和談判者的角色)、內當家(資源分配者角色)、實時經理(故障排除者角色)、協調經理(領導者角色)、專家經理(監聽者和發言人角色)、新經理(聯絡者和監聽者角色)。

4、經理工作的科學程式

雖然到目前為止經理的工作幾乎沒有一項曾被明確地編出程式,但研究表明,一切經理級的決策行動都可以用高階程式的語言加以描述。經理使用一個具體的程式——排時間的程式來控制他的一切活動。除此之外,他很可能使用特定的程式來達到特定的目的。管理科學要求將管理工作的各個過程加以區別,明確各個過程的內容,再將各個過程結合起來,作出管理工作的模擬。管理科學家需要把各個具體過程加以系統分析和改進(重程式設計序)。目前在這方面的進展是緩慢的。有少數的管理程式(如日程安排)可能經受全部自動化的檢驗,但其他的許多程式(如那些與實施領導有關的程式)則要求人們作出靈活的反應,因而重程式設計序是困難的。或許最大一組程式能容許部分地重程式設計序,以便經理能以“人——機”或“經理——分析者”的體系運用它們。

一個成功的戰略制定體系的的重程式設計序將經理的能力(易於獲得資訊以及對突發事件的靈活反應)和分析者的技能(有時間對戰略問題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