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部分

齡呈獻的五卷《千秋金鑑錄》,詳細講述了古今興亡之道,受到唐玄宗的嘉獎及賜書褒揚,其族人引以為榮,於是便以“金鑑”作為堂號。

下面是《張氏家譜》裡的一段,供諸位參考。

【001】受姓始祖張揮:玄囂第五子、黃帝之孫,始制弓矢,為弓正,顓頊時賜姓張,名揮。受封廣平府,分冀州之城:今河北來醢、南宮,山東醢清、夏津、武城、高壙、平原古清河流域一帶。生二子: 昧、般。(注:河南濮陽顓頊時都城,也說是張揮得姓之地,今濮陽建有張揮墓。從帝王執政年累計,張揮約生於公元前2400年左右) 。【002】昧公:玄冥師,司水正,分諸汾川,掌水旱疾瘍之職。居太原尹城,世享其祀,尚有廟存。生子:允格。【003】允格公:繼父業,疏通汾河和洮水,為汾神,廟今尚存。生子:伊源。【004】伊源公:司水正,居太原,生坤。【005】坤公:生敦吾。【006】敦吾公:生郊。【007】郊公:火正官,生重熙。【008】重熙公。執掌火正,生吳光。【009】吳光公:發明火灶,為灶神,生侯。【010】侯公:堯在位九十餘年間任大夫,治水有功,乙巳封幽州侯。生三子:欽若、敬和、立方。【011】欽若公:唐堯時大夫,襲父職。堯時大夫,生顓。【012】顓公:舜在位三十餘年間,佐禹治水有功,列諸侯之長,任茂州侯,生須。【013】須公:襲父職,與諸侯會禹'公元前2080至公元前2070年'於塗山。生桃、榆。(注:從堯初至禹末130餘年間傳四代。有的譜在此記了九代,均13年一代,明顯有誤。是否傳抄時將侯公前的坤、敦吾、郊、重熙、吳光幾代抄在此處了,故將此五代記在侯公之前。另:從張揮至禹末傳14代,則嚳生於公元前2470年為正確。從嚳即位於公元前2435年至禹初公元前2080年,相距355年。以帝王執政年累計相距200年。兩者相差150餘年,則說明帝王次第和執政年代有誤。若帝王次第和執政年代正確,則張氏先民此段記述有誤)。【014】榆公,生臥、臨。【015】臨公:仲康在位十三年間大夫、 佐相,生宜。【016】宜公:帝相時大夫,生陽。【017】陽公:帝相時大夫,生安。【018】安公:浞塞時大夫。寒浞殺羿,自立辛酉徽為侯'公元前1900年前後',生考。【019】考公:少康'公元前1868年至公元前1847年'時大夫,生承。【020】承公:帝槐時大夫,生嚳、璺。【021】嚳公:帝芒時大夫。生三子:瓏、琦、珍。【022】琦公:帝芒時大夫,生契、希。【023】希公:帝扃時大夫,生燧。【024】燧公:帝扃時大夫,望重山學通墳典。生秦、泰。【025】秦公:孔甲在位十九年間任大夫,生還。【026】還公:帝發時大夫,生純。【027】純公:夏桀在位四十年'公元前1641年至公元前1602年' 間大夫,商湯時大夫,生質。【028】質公:生康。【029】康公:太甲'公元前1544至公元前1527年' 至太庚年間大夫、雍州侯,生啟。【030】啟公:太庚時大夫,生立。【031】立公:小甲時大夫,生瑰。【032】瑰公:雍己時侍郎、大夫,生和。【033】和公:雍巳時大夫,生雍。【034】雍公:太戌時青州侯,生顯。【035】顯公:祖乙時大夫,生休。【036】休公:祖乙時大夫,生逸、遜。【037】遜公:沃甲時天官,生郢。【038】郢公:祖丁時司空。生取。【039】取公:南庚時大夫,生須、順。

…… 電子書 分享網站

張姓宗祠通聯略考

九居世澤;

百忍家聲。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全聯典指唐代張公藝九世同居,高宗時封禪泰山,過其宅,問本末,公藝書“忍”字百餘以進。

西都十策;

金鑑千秋。

——佚名撰•張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初曹州冤句人張齊賢,字師亮,少年時孤貧勤學,有遠大志向。宋太祖到西都,他以布衣身份上十策。太宗時中進士,歷官大理評事、左拾遺、江南西路轉運使、代州知州、吏部侍郎、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宰相)。

下聯典指唐代大臣、詩人張中九齡,字子壽,韶州曲江人。長安年間進士,任右拾遺,開元年間議設十道採訪使,玄宗殆於政治,他常評論得失,後因李林甫讒言罷相。所作《感遇詩》,抒懷感事,以格調剛健著稱。著有《千秋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