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世之後就存有爭議,並最終訴諸了法律。1973年,在經歷了美國聯邦法庭關於智慧財產權案中最長時間的調查之後,真相終於大白,推翻了剽竊者毛克利所有的辯詞,判決說:“現代計算機的基本想法是來自約翰·文森特·阿坦那索夫”。
上世紀30年代,保加利亞裔的阿坦那索夫(1903~1995)在衣阿華州立大學物理系任副教授。在求解線性偏微分方程組時,他的學生不得不面對繁雜的計算。阿坦那索夫於是開拓新的思路,嘗試運用模擬和數字的方法來幫助他的學生們處理計算問題。他工作得非(提供下載…87book)常投入,常常廢寢忘食,冥思苦想。阿坦那索夫自己有一段非(提供下載…87book)常有趣的描寫:
“我反覆嘗試尋找正確思路,卻始終未得其解。這樣子持續工作好幾個月,一天傍晚我又回到我的辦公室工作,仍然沒有頭緒,感到極度沮喪。於是我鑽進汽車並開上了路。我把車開得飛快並儘量專注於駕駛,這樣一來我才可以把困擾我的那些問題拋在腦後。可是等我真正清醒過來時發現,我已經在前後不見一人的高速公路上跨過了密西西比河,開出了189英里,駛出了衣阿華州,到了伊利諾斯州。當時在衣阿華州是禁酒的,可伊利諾斯州卻不然。我尋著燈光找到一家小酒館,進去叫了杯酒喝了起來。我覺得頭腦變得非(提供下載…87book)常清晰,突然明白了我該怎樣思考問題才對路。於是立刻工作起來,在那兒一口氣幹了三個鐘頭,然後才慢慢地把車開回家。那個夜晚,在伊利諾斯州一個路邊小酒館裡,我做出了四個決定:採用電能與電子元件,在當時就是電子真空管;採用二進位制,而非通常的十進位制;採用電容器作為儲存器,可再生而且避免錯誤;進行直接的邏輯運算,而非通常的數字算術。”
阿坦那索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