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蝦皮、青椒炒洋蔥、木耳炒粉條、綠豆芽炒雞蛋……而且用的佐料也別出心裁,常常是蔥、姜、蒜、花椒、大料齊上陣。或者乾脆是看見什麼放什麼,完全不顧合不合菜品。最讓欣欣不能接受的,就是她把剩菜也放在新菜裡一起炒。比如,昨晚吃剩的西紅柿炒蛋和土豆絲,今天早上炒藕片的時候,她就會混進去一起炒了端上桌。
沐楠對老媽的這種做法也很不感冒,為這個和她爭執了好幾次。最後老太太終於讓步了,剩菜就是剩菜,不再往新菜裡摻合了。不過固執的婆婆也有自己的應對之術,她索性將每頓飯的兩個菜減成了一個菜,這樣熱菜的時候就不用熱兩次,一次就夠了,新菜也可以一次炒好,省事了不少。
其實婆婆也不是存心要把菜摻合在一起,只是在老家這麼多年習慣了只做一個菜,而且是自己種什麼就吃什麼,菜品單一,很少兩種菜混搭,所以剩菜和新菜基本是一樣的,不存在混搭的問題。在家的時候,連炒西紅柿都是隻炒西紅柿,不加雞蛋的。一般頂多是炒個蔥花雞蛋,就算是高階的了。肉菜就更不常見了。所以除了剁肉餡包餃子,她幾乎不怎麼會做肉的。還有就是油炸類的了,過年時炸丸子、炸雞是必須的,所以這個她也做得蠻順手。到了兒子家裡,每頓飯都能有好幾個菜,她根本不知道該如何搭配,所以只能想著來。兒子媳婦雖然常常會告訴她如何來做,但對於做了一輩子飯的婆婆來說,炒個菜還要人來指導,讓她覺得實在是件很“塌架”的事。剛來的時候還好,婆媳兩人拘著面子,欣欣張嘴說了,婆婆還能耐著性子照辦,時間一長,矛盾一多,婆婆哪裡還肯事事聽欣欣的調遣。尤其是嗆鍋,在老家熗鍋放什麼是沒什麼講究的,向來是有什麼放什麼,蔥薑蒜還不是都差不多麼。可兒媳婦事兒多,炒土豆放蔥,炒茄子就得放蒜,那麼多不同,她六十歲的人了哪記得清,最後乾脆都放進去,你可沒得說了吧。
當然,婆婆畢竟做了幾十年的飯,論家務活在村裡雖然不是百裡挑一,但也算得出色,對此,她還是很自負的。如前所述,欣欣懷孕的時候,婆婆做的飯還是很吃得的。那時候,婆婆一心要給欣欣增加營養,生怕欣欣吃不下去,所以欣欣說什麼是什麼,完全按照兒媳婦的喜好來,自然是皆大歡喜。可孩子出生後,情況就變了。
這一切還得從月嫂走後的那最初幾天說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