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曉生想起了幾年前曾經發布過對遼戰爭的募兵令,那麼,這次是戰爭有了結果嗎?想到這裡,閻曉生對老王頭說:“我們快去,應該是有什麼重要的事要發生了。”隨即駕馬先行奔去。
來到午門,閻曉生看到傳令官已經在宣讀召文了。午門密密麻麻圍的全是人,議論聲也接連不斷,閻曉生被擠在最外排聽不清楚傳令官到底在講什麼,正在苦惱時,四周的議論聲卻突然間消失無蹤,四處寂靜無聲,只聽得見傳令官喊道:“。。。。。。所以,陛下決定,與遼國簽署《澶淵之盟》,決議如下:一、遼宋為兄弟之國,遼聖宗年幼,稱陛下為兄。二、以白溝河為國界,雙方撤兵。此後凡有越界盜賊逃犯,彼此不得停匿。兩朝沿邊城池,一切如常,不得創築城隍。三、我朝每年向遼提供“助軍旅之費”銀十萬兩,絹二十萬匹。至雄州交割。四、雙方於邊境設定榷場,開展互市貿易。。。。。。。”
閻曉生聽到這時不禁雙腿一軟,心中的震盪無以復加:不是聽說我軍在交戰中形勢大好嗎?為什麼會簽訂這種應該是敗軍才會簽訂的合約?被攻下的燕雲十六州難道也沒有收回?這。。。。。。怎麼會這樣!
果然,傳令官說完之後人群中突然爆發出了一群議論的聲音,想必都被合約的內容所震驚了。只見傳令官突然抽出了自己的劍,旁邊負責管理秩序的衙役也舉起了武器對著人群,人們看到這一幕立刻又安靜了下來。傳令官大聲喝道:“妄議朝政者,死!”此話一出,果然人群中變得鴉雀無聲。傳令官點了點頭,把劍又收了回去,然後騎上馬開始向下一個城市出發。人群漸漸散去,閻曉生和老王頭走進一間茶館,要了一壺茶。看著四周無人,閻曉生低聲問道:“王老,你看出什麼來沒有?”
老王頭一愣,隨即笑道:“閻捕頭你說笑了,我這一把年紀什麼也不懂,還能看出些什麼?”閻曉生撫了撫額頭,對老王頭說道:“我總覺得,這件事也許和衡山派有點關係。”老王頭驚詫道:“不會吧,一個武林門派而已,怎麼能影響到朝廷?再說,那姓楚的小子只是去了太原取信而已,不會這麼巧吧。”閻曉生笑道:“或許是無巧不成書呢,我的直覺一向挺準的。”老王頭也笑道:“就算是這樣吧,那我們怎樣去查呢?難道讓官府去捉人回來審問?”
聽了這話閻曉生眼睛一亮,笑道:“說的沒錯,我們就是要去借借官府的力量!”
一個時辰後。
衡陽郡知府皺著眉頭,側過頭去,小聲的問他的師爺:“你說。。。。。。這兩人會不會是假冒的?”
師爺接過知府手中的令牌,仔細的看了看,也是皺著眉頭,小聲的對知府說:“這二人的腰牌倒是沒錯,的確是永安鎮的捕頭與仵作,但是。。。。。。”
知府小聲的接道:“但是,哪有小小的捕頭橫跨了我接近半個大宋就是為了來辦案的?還帶著仵作?難道我們這裡就沒有仵作嗎?”
師爺立刻回道:“大人英明,所以這兩個人一定不是捕頭和仵作。。。。。”師爺抬頭看到知府的臉上戾氣一閃,有馬上拿人的趨勢,慌忙接道:“但是大人忘了嗎?就在兩個時辰之前,朝廷的傳令官曾經來過。。。。。。”
知府的眼中精光一閃,連忙問道:“你是說。。。。。。他們是朝廷中的‘那些人’,是來打探我們對朝廷的反應的?”
師爺回道:“大人英明,您想想,皇上籤了這份合約,朝中一定有不少人反對,這樣,皇上一定會派些人來把反對的人都查明,然後便是。。。。。。”師爺比劃了一個抹脖子的動作。
知府一想起剛才如果把他們拿下的後果,不禁冷汗涔涔,連忙喊道:“來人!快請閻捕頭和王仵作進來,記得上茶,不,上好茶!”
'本書首發來自17k,第一時間看正版內容!'
 ;。。。 ; ;
追蹤(一)
入座後,閻曉生看著衡陽郡知府侷促的樣子,不禁感到十分好笑,一邊想著自己難道做過什麼一邊問道:“大人,您是有些緊張嗎?”知府一聽這話,更堅定了面前的年輕人和那位老人家是“那些人”的想法,急忙分辨道:“不不,我不緊張,我真的沒有想過什麼!”
“沒有想過什麼”?聽到這話,閻曉生差點把剛喝下去的茶給噴出來。想起之前的情景,閻曉生突然明白這位衡陽郡知府貌似是誤會了什麼,不過他也樂得將計就計,便說道:“恩,我們當然相信大人您不會想什麼,但是。。。。。。希望大人可以全力配合我們的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