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家的家丁,必須有非常的忠心非常的勇氣才敢反抗。而這樣的人,往往只是家丁中的極少數。大部分的,能逃則逃,不能的,只好篩糠一樣地跪地求饒。
朝廷出動軍隊搜捕大臣,只是做最壞的打算,以防萬一之舉。一般情況下,是用不上的。君不見那戲臺上,被皇帝降罪的官員,全家人一聽到聖旨就慌忙跪下。別說反抗了,連怨言都不敢有一句,還要說“謝皇上隆恩”呢。
當然,以楊駿的跋扈囂張,肯定是沒這麼乖的。我們要防,也就是防著楊駿狗急跳牆。
而楊濟,多半隻會伏地哭泣。
對於楊濟,我是心存憐憫的,但也沒打算放過他。不可能殺一批楊家人又放走一批。
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楊濟——我只能對不起他了。雖然我也不願意這樣,但誰叫他是楊家人呢。
思慮定後,便派人去跟汝南王聯絡。汝南王的反應在我的意料之內:非常非常的樂意,簡直歡呼雀躍。
這些諸侯王,剷除楊家之心比我更烈。他們是司馬家子孫,眼看自家的江山讓一個外人作主,皇權名存實亡,早就咬碎了牙齒。對膽敢架空皇上、覬覦司馬家江山的異己分子,自然是巴不得趁早趕盡殺絕。
即使不為了江山社稷,只為了自己個人的利益,他們也希望儘早驅逐楊家,好自己掌握大權。
所以我的人跟汝南王一通氣,他立即表示大力支援。說他家的兵馬任由我調遣,想調多少就調多少,想什麼時候調就什麼時候調。
搞定了打手,這事情就成功了一半了。
這期間,趙太妃的父親趙浚致仕還京。他是個聰明人,一看情勢不對,只在京城住了幾天就帶著趙老太君回了華陰老家。據說楊濟偷偷把自己的兩個小孫子混在趙家人中帶回去了。
趙浚進宮跟皇上辭行的時候,皇上賞賜了他千兩黃金萬兩白銀,還單獨賞賜了趙老太君一大堆東西。我自己也送了老人幾樣禮物。算是對先皇太后的養母有了交代。
他們走後,我大大地鬆了一口氣。要是到時候趙老太君還在楊府,驚了她老人家可就不好了。
萬事俱備,似乎只欠東風了。
這個東風是什麼呢?
就是罪名啊。
楊駿是朝廷一品大員,太傅,先皇欽點的輔政大臣,也就是所謂的託孤大臣。他同時又是小楊太后的父親。
這樣貴不可言的身份,這樣的權臣世族,一度統治了整個晉國,把皇帝都架空成了傀儡。要剷除,沒有天大的理由是不行的。
如果師出無名,即使成功滅掉了楊氏,最後也只會落得一個殘害忠良的惡名。
什麼理由是天大的理由,無論什麼人犯了都要格殺勿論的?
只有一個,那就是,謀反!
任你功高蓋世,名重天下。只要一與謀反沾上邊,再紅彤彤的名字也立即抹得黑漆漆的,從功臣、忠臣雙料榜的榜首跌落到臭烘烘的黑名單上。
當然了,黑名單上的名字也還是有機會變紅的:畫一把大紅叉。
要把楊駿從紅榜移到黑榜上去,其實也簡單,找人告發他就成了。
至於告發者嘛,現存的不就有兩個?
前禁軍統領孟觀和李肇啊。
自從這兩個傢伙無端端地被楊駿從禁軍統領的位置上趕下來,變成了洛陽下崗失業人員後,他們就成天結伴出入各大酒館,喝得酩酊大醉,然後拍桌打椅,大罵楊駿。
弄得酒館老闆心驚膽戰,生怕惹禍上身,每次都送瘟神一樣把他們倆送出來——溫柔點的老闆是送,粗暴點的,就揮動掃帚開趕了。
你說他們倆做官被人趕,喝個酒也被人趕!那滿腔的憤懣,沖天的怨氣啊,直把這兩人的眼睛整得跟兔子似的。
當我派出去的人在洛陽大街上尋找他們的時候,路人遙指:您家沿著馬路找,只要看見有人被人從酒館裡趕出來,眼睛紅得跟兔子似的,那不用問,肯定就是那兩位大爺了。
70。 血染洛陽城
元康元年,孟觀、李肇向皇上告發楊駿謀反。
告發密函送到勤政殿的時候,皇上正在御書房和齊王、汝南王他們議事。
當聽到楊駿要謀反弒君時,皇上呆呆地坐在龍椅上,半天沒有吭聲。
汝南王趁機代皇上擬詔,罷免楊駿官職,宣佈全城戒嚴。同時令楚王兵據四城,協助京城守衛守好城門。又令東安公司馬繇率八百將士討伐楊駿。
當時楊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