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起復雜的勾心鬥角,爾虞我詐,高啟明顯更適合從事辯經工作。他走街串巷,蒐羅各位碩儒文章,漸漸的摸清楚了關於岳飛冤案的看法。
其實這個事情本來就不復雜,只是背後牽連到了君臣綱常,才變得很難說清楚。。。
比如有一篇流傳很廣的文章,就把秦檜的行徑都拿出來,痛罵一頓,都是他乾的,如果牽連到趙構的部分,那也是被奸佞矇蔽了,輕信了讒言。
高宗趙構固然有些錯誤,但絕對不能讓他跪在岳飛的墓前,以君父之軀,跪下向臣子請罪,這是何等無君無父之舉?
天人公憤,天地厭之!
斷然不可為!
這篇文章基本代表了當下主流的意見,文章的署名也很有趣,“安敬老人”。
陶安,字主敬。
很顯然,這篇文章出自這位宿儒的之手,某種程度也是李善長在跟麾下文官商議之後,放出來的風聲。
畢竟在反覆權衡之後,李善長還是不那麼相信張希孟的話……畢竟老朱遲早要坐上那個位置,事實上現在的朱元璋,就是個準皇帝。
雖然同行是冤家,怎麼罵趙宋天子都沒問題,但是讓趙構下跪,等於是否定了整個皇帝行業,屬於掀桌子行為,斷然不可為的。
不過老李也學聰明瞭,這種事情他還是不要直接摻和,讓陶安出面,甚至還把這篇文章的草稿遞給了張希孟過目。
這就是觀點之爭了,可不是黨爭,不要誤會,咱老李從來不結黨營私。
面對此情此景,張希孟也沒有什麼可說的,甚至他也希望展開一場徹徹底底的討論,把這個事情說透。
果不其然,在短暫的醞釀之後,就有人出來反駁,首先寫文章的竟然是餘堯臣,他歸附朱元璋這邊有些時日,瞭解了不少情況,加上他本身比較激昂耿介,因此毫不客氣指出,以岳飛之身份地位,斷然不是一個丞相可以謀害的。
誠然高宗被欺騙一時,難不成還被欺騙一世?
過去是大家不敢把窗戶紙捅破而已,十二道金牌,難道是秦檜揹著天子發的不成?
趙宋已經滅亡了一百年,大元朝都走到了盡頭兒。
正該永珍更新,一掃頹唐的時候,難不成還要替前前朝的昏君塗脂抹粉?
說這話的人,根本不懂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真意!
餘堯臣的這篇文章談不上多深入,但是非常契合當下的民心……許多百姓雖然沒法寫文章,發表什麼宏論,但是總能去嶽爺爺的墳前,表達一下心意。
因此每日前往岳飛墳前的人,絡繹不絕,而餘堯臣,還有幾個年輕的書生,就在外面弄了個臺子,不斷講述靖康之恥,講述岳飛的數次北伐。
每每說到屈辱之處,臺上臺下,一片切齒痛恨,罵聲不絕於耳。
如此昏君,難道不該跪在嶽爺爺的墳前謝罪嗎?
很快,就有百姓聯名上書,向朱元璋請命,要求給趙構立跪像。
這時候張羽有適時寫了一篇文章,他的立論清奇,角度刁鑽。
張羽認為高宗趙構在給金國的國書中,用了“臣構言”開頭,這就表明趙構已經向金人屈膝稱臣,是地地道道的兒皇帝。
按照這個道理來看,三百年的趙宋江山,應該切開,前半段是趙宋,後半段是完顏宋。
稱呼趙構為完顏構,是最合適不過的。
既然完顏構已經是金國臣子,如何能以中原皇帝視之?
既然不是中原天子,讓他跪下又如何?
這篇文章一出,倒是沒有別的效果,反而坐實了完顏構的綽號,順帶著還創造出了完顏宋,杭州百姓聽完大呼過癮兒。
而就在這時候,高啟也出手了,他沒有直接討論此事,而是從史實出發,秦檜從金國返回之後,就兜售宋金議和。
由於得到了趙構的支援,升官很快,加上他拉幫結派,排擠了呂頤浩,掌握大權。
這時候秦檜就拿出了他的方略,簡言之八個字“北人歸北,南人歸南”。
彼時宋朝的將領,韓世忠、岳飛、張俊等人,皆是北方健兒,他們手下計程車兵,也多是北方漢子。
所謂北人歸北,就是自廢武功,自掘墳墓。
秦檜為什麼要這麼幹?
在宋朝這邊看來,君臣急於苟且偷安,如果朝中有這麼一批北方武人,成天嚷嚷著恢復中原,殺回老家,光復故土,那就必須和金人一直打下去,議和根本成功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