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撲慊��芙鴝釷�2。5萬美元!

“那是我們公司成長曆史上最大的一次事件,”沃茲尼亞克說,“在以後的發展中,公司再也沒有出現過如此重大、如此出入意料的事件。”這就是生意!

在生產計算機之前,要購買元件,而在購買元件之前,必須要籌措到足夠的資金或者至少是銀行貸款。喬布斯把產品訂單揣在口袋裡,就不知疲倦地跑遍了整個矽谷,以尋求資金支援。在經歷了多次拒絕後,喬布斯來到一家比較大的產品公司,基魯夫電子公司(Kiemlff Electronics)。鮑伯·牛頓是基魯夫公司的經理,他回憶說:“喬布斯是一個富有冒險精神的小夥子,但仍顯得羽翼未豐。〃但喬布斯那種積極進取的精神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說他會和特雷爾一起檢查確認這份訂單的真實性。

對於那些做事遠沒有喬布斯有決心的入可能會說“好吧,我過幾天再給你打電話”,然後就離開了,但喬布斯沒有這樣做,他沒有離開,而是一直等到牛頓給特雷爾打了電話。特雷爾當時正在參加電子行業的會議,但最後牛頓還是給他打通了,他得到的確認訊息是,這個坐在他辦公桌旁邊的瘦小的年輕人確實有一份價值2。5萬美元的訂單。打完電話,牛頓就放心了,然後他就給了喬布斯一筆最大限額的貸款,這筆貸款可以購買基魯夫公司2萬美元的電子產品,但貸款的還款期限只有30天。很顯然,史蒂夫必須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向彼特商店交付計算機成品,然後用交易貨款償還在基魯夫公司購買元件的費用;二是在1個月內想出其他辦法償還貸款。可能是因為喬布斯當時太魯莽而沒有意識到風險,或者因為他對不能按時償還籌集的貸款毫不在意,總之,史蒂夫接受了貸款條件。

可能當時在計算機領域對高科技領悟最深的要數迪克·奧爾森,他的公司採用“填塞”的方法(指把電子元件組合在一起)裝配電路板。有一天,史蒂夫·喬布斯穿著他那破舊不堪的牛仔服來找奧爾森,提出要以賒賬的方式要求奧爾森的公司為他裝配電路板。奧爾森沒有答應他的要求,後來奧爾森評論說:“那時我明白了電子商業經營的一個真諦:你不能根據一個人的年齡和外表評判他的商業能力。最優秀的工程師是不拘一格的。〃

在那之後不久,史蒂夫就拿著12塊電路板——這佔到特雷爾所訂貨物總量的1/4,來到帕洛阿爾託市的彼特商店:特雷爾看到這些電路板很不高興,因為他認為他訂的貨物是計算機,而不僅僅是電路板。而史蒂夫交付的電路板只是純粹的電路板,沒有機箱、電源、鍵盤,也沒有顯示器口因為史蒂夫和沃茲認為,一個完全裝配好的電路板就是一臺“計算機”了。

儘管雙方有誤會發生,但這些電路板仍可以作為商品賣給客戶。特雷爾接受了這些電路板,並開了一張6 000美元的支票。也就是說,這一次合作使喬布斯他們賺了3 000美元。

到了年底,喬布斯和沃茲的計算機公司生產了大約150臺蘋果I,也就是說他們總共收入將近10萬美元:這樣沃茲尼亞克在蘋果公司的收入和他白天在惠普公司上班所獲得的收入差不多了。然而,沃茲仍然沒想離開惠普公司,因為在那裡他可以獲得比較穩定的工資收入。

在1976年秋季的時候,史蒂夫·喬布斯總是想盡一切辦法做成計算機硬體生意,招徠零售業主。他也尋找投資者和可信任之人幫助他們擴大公司的規模。喬布斯中學時的女朋友克里斯·安也來到這裡。她和喬布斯還是篤信禪宗,他們在佛寺的參禪室裡偶爾還能碰到加利福尼亞州的州長傑裡·布朗(Jerry Brown),他也是信仰佛教的人。

在那時,蘋果I在彼特商店已經不是很暢銷了,保羅·特雷爾已經不想從喬布斯那裡進貨了。但這也阻擋不住史蒂夫,因為計算機行業的其他競爭對手都在迅速發展,喬布斯決定要趕超他們。沃茲的妻子雖然還是牢騷滿腹,但沃茲想辦法在自家廚房裡找到了設計空間,並最終在廚房裡設計出了蘋果Ⅱ。在設計過程中,沃茲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就是把彩色訊號傳輸到顯示器裡,這樣就可以提供充分的擴充套件插槽空間。很顯然,利用擴充套件插槽使用者可以透過插卡來增加機器的功能。這是一個極其精妙的創新,但在當時並不是一般人能想到的。把插卡應用於計算機可以增加計算機的實用價值,也可以為很多公司節約大量資金,因此,可以說,在繼蘋果Ⅱ的成功研發後,擴充套件插槽和插卡在計算機中的應用,給計算機研發機構提供了開發新產品的重大機會。

沃茲和喬布斯在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