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8部分

濟體制改革的決定》,確立了在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自此以後,後世為人所知的雙軌制得以建立,一部分商品的生產、銷售仍執行計劃指令,但另一部商品的生產、銷售由企業自行做主。

但在這種雙軌制下,由於計劃內與計劃外產品之間存在的巨大利差,在中國形成了大量的利用特權批條子把計劃內物資倒買到市場上以賺取鉅額利差的倒爺,對經濟造成了巨大的破壞。

89年11月9日十三屆五中全會透過《**中央關於進一步治理整頓和深化改革的決定》;提出:逐步解決生產資料價格“雙軌制”問題;變“雙軌”為“單軌”’,即“雙軌合一”;確立了市場導向的新的價格改革思路,雙軌制基本被取消,基本形成了以市場為主的資源分配機制。

到得1993年,**十四屆三中全會透過了《關於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若干問題的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基本框架得以完全建立;1995年**十四屆五中全會透過了《**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九五”計劃和2010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現奮鬥目標的關鍵之一是經濟體制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轉變。

“爸,我們現在所採用的資源配置機制,所存在的問題與弊端,你應該比我還清楚,一方面這生產與需求之間嚴重脫節,計劃跟實際不符,造成巨大的浪費;另一方面毫無激勵作用,效率低下。如果國家繼續延用這種資源分配機制,這實現工業化,那基本等於做夢。相對於產權所有制而言,資源分配機制的改革可能更能為人所接受。我認為在資源分配機制方面,國家會分兩步走。”

“兩步走?怎麼個兩步走法,你繼續說下去。”對資源配置機制方面,蕭山也向有思考,資源配置機制,當今世界不外採用了計劃與市場兩種機制。

“我認為,在從計劃向市場分配的轉軌過程中,國家會先採用市場與計劃並行的方式,實行計劃+市場兩套並行的資源分配方式,並逐步減少計劃量,最終形成以市場分配為主、國家宏觀調控為輔的資源配置機制。”

20世紀80年代至21世紀初的中國,創造了舉世矚目、讓人瞠目結舌的經濟奇蹟。各種對這種經濟奇蹟的研究文獻可謂是汗牛充棟。前世的蕭太一雖然不是研究經濟的,但對這種書籍還是看了幾本,對中國經濟未來的走向、主要改革方向與步驟,是深有了解的。蕭太一併不認為自己這個穿越的小蝴蝶可以影響這種大勢。

“這倒有可能。”蕭太一的說法比較符合蕭山的判斷,“從中央這些年推出的經濟政策來看,是比較謹慎的,但總體來說是一步一步的擴大企業的經營權、逐步讓企業自己去找市場、開拓市場,這是大方向。不過這種趨勢還需政策上的明確支援。”

“爸,你看今年不是十二屆三中全會嘛。按我們國家的慣例,三中全會都是比較重要的大會,很多改革政策都是在三中全會上提出來的。”對黨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的重要性,前世的各種文獻都有闡述,其所出臺的《**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可以說整整影響了未來中國三十年。有了這個檔案,中國的資源配置方式開始交給市場,這才有了私有產權、私有經濟產生、發展的土壤。

作為黨內的中高階官員,蕭山是有閱讀內參的資格的。現在黨內經濟體制改革的呼聲很高,對沿海出現的私營經濟爭論很大,但來自高層的主流意見還是要支援私營經濟的發展。今年的十二屆三中全會,經濟體制改革寫進會議決定,已是基本確定了的,但對私營經濟,到底是支援鼓勵,還是打壓撤消,整個黨內還是處於一片疑慮中。想到這,蕭山覺得有必要聽聽自己兒子對產權改革的看法。

“把你對產權改革的看法說一說,這個東西現在爭議明面上無人說,但暗地裡爭議較大。”

“產權改革,說白了就是是否允許私人產權的存在。從這兩年沿海經濟帶出現的個體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來看,國家雖然在政策上未明確鼓勵,但在實際行動上是持鼓勵態度的。我想這種做法,其實已表明了中央的一種態度。當然公有制是我們國家社會制度存在的基礎,所以我認為,中央會允許私有經濟發展,甚至會鼓勵,但在某些關鍵領域,依然會保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這可能就是未來中央產權改革的方向。”

對產權改革,其實年底的十二屆三中全會《**中央關於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已經明確提出私有經濟是公有經濟的有效補充,到後面的抓大放小,對私有經濟其實已經是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