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部分

兩晉皇帝賞賜給臣下的布帛,一般數量都很驚人,動不動幾千幾萬匹。權臣桓溫一次就曾得賞30萬匹。那時候誰家富、誰家貪,一眼就能看出來——他總得造個倉庫來裝這些布啊!

晉朝的西北地區和當時的北方政權更是徹底,連老百姓都不用錢,就用布匹。好好的一段布,買糧食剪去一塊兒,買肉剪去一塊兒,基本就不能用於做衣服了。 。。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5)

這種浪費,連有的官員看了也心疼。北方政權後來也先後鑄過銅錢,企圖取代布帛,但是推廣不開。

北方的“成漢”在漢興年間(338—343年)就鑄過“漢興錢”,這是中國古代首次鑄造的年號錢。這種錢很有意思,“漢興”二字有直讀、橫讀兩種,直讀的錢文是篆書,橫讀的錢文是隸書。

東晉所轄的南方,也有一些地區不用錢了,就用糧食代錢。對於這些地區,當時被稱為“用谷之地”。

還要說一下的是,過去在西漢的時候,黃金曾經是重要貨幣,一般作為賞賜或者大宗支付使用,用量很大。但在兩晉時期,黃金在流通領域就不常見了。

這是因為社會上奢靡之風漸起,富豪人家都用金子來打造器物首飾,黃金在流通中的數量越來越少,後來在一些地區乾脆就退出了貨幣序列。

黃金一減少,白銀的地位便急劇上升。在兩晉時期的典冊上,經常會出現以白銀來標明物價的情況。

白銀雖然從春秋戰國時起,就已進入貨幣序列,但早先的地位並不高。秦始皇還曾經規定過,白銀只能作為器飾收藏,不能作為貨幣使用。

到了晉代,貨幣大哥黃金悄然退市,小兄弟白銀嶄露頭角的時候就到了!

白銀大量進入日常流通之後,老百姓稱銀子,使用大單位的“斤”不太方便,以“兩”為單位的就多了起來。《十六國春秋》裡就記載過,當時“一斗米值銀半斤”、“一斤肉值銀一兩”。

這個時期的白銀貨幣,形式上是銀餅或者銀鋌(銀片),都是需要稱重量使用的,一塊銀子從幾兩到幾十兩不等。

至於後來,那白銀的風光就更大了,在唐、宋、明、清都是主要貨幣,且是硬通貨,國際上都認可。從明朝的萬曆年間起,連外國的銀元都前赴後繼的到華夏來助威,那都是後話了!

當然,黃金再怎麼說也是大哥,在內貿中雖然基本退休了,在外貿上人家外商還是挺歡迎。從東漢起,咱們老祖宗與大宛、大秦、安息、龜茲等國做貿易,進口馬匹、珠寶、琉璃什麼的,還是黃金大哥一人獨大。

我們古代的貨幣歷史,就像古希臘神話一樣,也有所謂“青銅時代”、“黃金時代”、“白銀時代”。這幾個時代一過,再往後,就該是“黑鐵時代”了。

錢居然能小得像鵝眼睛

東晉結束,中國進入了南北朝時期。南北兩地各有幾個“朝”,走馬燈似地換。

南朝的名稱,還比較好記,就是宋、齊、梁、陳。

北朝就不太好記,還是“東、西、北”的一通命名,在這裡介紹了也記不住,我們下面就說到哪兒算哪兒吧。

南北朝,今人對它很陌生,其實也有169年左右,夠長的,得幾代人才能活過來。

當時南朝的人比較幸運,戰亂相對少,其中梁武帝蕭衍坐皇位時間最長,幾乎半個世紀。其餘時間,雖然皇帝換的頻,朝代也換的頻,但是老百姓基本照樣過日子。

我們先講講南朝。

南朝一穩定,經濟一復甦,商業就興旺,用錢的地區也比東晉時有所擴大。只是半壁江山的皇帝,總不像有作為的樣子,貨幣制度上還是亂七八糟。

南朝第一朝是宋朝。為區別它和後來那個出了岳飛的宋朝,史家習慣稱它“劉宋”,因為這個宋的皇帝姓劉。

南朝第一帝叫劉裕,原是東晉的北伐名將,因為能力強、功勞大而主持了朝政,眾望所歸。後來乾脆廢掉了東晉的末代皇帝,自己開闢了新天地。 。 想看書來

第七篇 南朝四百八十寺富得流油(6)

這個劉皇帝,有點像明朝的朱元璋,是個苦出身,坐上皇位後,仍然清心寡慾,車馬不加裝飾,後宮不奏音樂,內府不藏財寶,甚至連床腳上的金釘也令人取下,換上鐵釘。他還把當年做工時用的農具,都一直儲存在身邊,至死不丟。

劉裕的皇帝做到第十年,看看老百姓還是在用東吳流行的各式舊錢,不像個新朝代的樣子,於是決定鑄新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