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知情人才知道,秦朗可不是白玉嵐的門下走狗,那是被周森給收服的。
要是認老大,秦朗只認周森,白玉嵐只能算是大嫂。
黑白兩道都有人,“森”記的買賣,還有那個不開眼的敢惦記,那是壽星公吃砒霜,活膩了。
“森”記的生意好,還是得產品質量過硬,好吃,不然,你也不可能逼著顧客買你的東西。
“森”記現在一共是一家總店加四家分店,道外也就是傅家甸就一家,也是最大的一家,規模和營業額都是最大的,總店在南崗的海城街,生意僅次於凝香館分店。
然後在南崗又開了一家分店,馬家溝一家以及埠頭區一家。
未來還計劃再開兩家分店,一家在香坊區,一家還在埠頭區(埠頭區人流量比較大)。
每一家店的規模和側重定位不一樣,畢竟,目標顧客和人群也是有區別的。
就比如凝香館這家分店,那是在老城區,人流量大,生活著大量的中國人,口味上自然偏重口一些,而且這裡的消費能力不小,即便是一些貴一點兒的糕點,也是有人吃,而且銷量不少,那側重點就傾向於重口和貴一點。
而埠頭區,那邊生活的都是普通的工人和城市百姓,還有一些白俄,他們的口味又有所不同。
總之,雖然都是同樣的“糕點”,但沒一區的分店的味道卻是有著細微的差別的。
這就是差異化經營,保證每一家店都能有不錯的生意,當然,這是在冰城這個移民城市,換做其他城市,倒是沒必要這麼做了。
所以明明是同一種糕點,再不同的分店卻能吃出不一樣的味道來。
而凝香館茶樓,白玉嵐就非常審慎擴張了,這大半年來,除了凝香館本館之外。
就在南崗區西市場附近的教化街盤下了一座樓,原先也是茶樓,主人經營不下去了,想出手,因為地段好,價錢自然也不便宜。
為了這個樓,白玉嵐把“森”記好幾個月的利潤都砸進去了,還好,最終拿了下來。
教化街雖然不是南崗最繁華的地段,但是市井和文化氣息交融的地方,茶樓開在這裡,是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白玉嵐在經營上面也是別出心裁,把中國古代文人墨客的一些小遊戲重新給它以新的方式展現出來,吸引了眾多中高階人士的捧場,這名利場上從來就不缺附風弄雅之人。
這座分館雖然沒有本館熱鬧,卻因為鬧中取靜,清寧隱秘,成了許多官員富商們談事的不二之選。
而且,日偽的高官還是常客,生意可是一點兒不差。
衣食住行,老百姓生活就是這四樣,普通人能做好一門生意,就夠一輩子吃喝不愁了。
要是能幹好兩樣,那少說也是一方豪紳了。
白玉嵐在商業上也是有野心的,何況,錢放在銀行裡那都是不斷貶值的,還不如拿出來投資。
實業領域,她不擅長,也不懂,但是她幹過的行業,她還是有話語權的。
比如原來老馬家是做布匹生意的,還有成衣工廠,這些分家後,都被馬家人拿了去了。
她雖然把產業和店鋪都還回去了,但絕不是是個大度的人,馬家人根本經營不好這些產業。
半年內虧的血本無歸,她再透過其他人的過一手的,拿回來成衣工廠和一些店鋪。
然後整合了一下,成立了“森”記服飾公司。
周森翻看了這些往檔案,自己都覺得頭皮發麻,自己這媳婦兒還真是太厲害了。
給她一個支點,真的能翹起整個地球。
除了“森”茶食店和“森”記服飾之外,還有“森”運輸以及“森”記食品。
也就是說,只有凝香館茶樓是她的,其他的都寫在自己的名下,這個女人還真是有點兒傻。
雖然現在法律上沒有什麼“夫妻共同財產”一說,但周森卻不會真把“森”記公司當成是他一個人的財產。
白玉嵐在凝香館專屬辦公室,他溜達一圈兒過來了。
推門進來,看到白玉嵐身穿一件繡花錦緞夾襖,腳上踩著一雙繡花絨鞋,坐在辦公桌後的椅子上,正在看桌上的一堆資料,看到周森,有些驚訝。
“你今天怎麼沒出去?”
“我剛回來,上頭給我放了三天假,好好在家休息一下,陪陪你。”周森呵呵一笑,站起來,走過去,扶住她的肩膀,低下頭問道,“看什麼呢?”
“扶著我做什麼,把手拿開?”白玉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