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的事?

陳氏在閨中時不受嫡母待見,嫁進顧家之後更是如同沒有孃家一般,與孃家鮮少有聯絡,她就算真的有心思替大姐姐訂親,又能有什麼好過嚴家公子的人選?

幾位姑娘各自思索著一路去了榮慶堂。

榮慶堂歷來是供顧家的姑娘們讀書學規矩的,自打這位據說是從前朝宮裡出來的嬤嬤被請到顧家之後,顧青未幾人便是上午和下午各抽出一個半時辰來讀書學規矩。

顧家是世代傳承的望族,在大周朝之前,朝廷選官不靠如今的科舉,而是察舉制或中正制,在那樣的制度之下,世族子弟只要出身夠好,幾乎便能穩穩的在朝廷立足。

是以,顧家對族中子弟讀書要求得並不嚴格,顧家的哥兒們多是在顧家的族學裡讀書,族學裡只是教導族中子弟懂些道理,卻並不要求顧氏子弟們一定要將學問做得有多好。

但是對族裡的姑娘們,在讀書這件事上,卻顯得比對男丁們的要求還要嚴格。

用老祖宗的話來說,姑娘家雖然不用像男人一般出入朝堂,但自古有“腹有詩書氣自華”的說法,多讀些書,對姑娘們的將來總是有好處的。

所以顧氏的姑娘雖然都被嬌寵著,在規矩以及讀書上,卻是萬萬不敢有懈怠的。

便是顧青未,府裡最受寵的姑娘便是她,當年出嫁之前也是從沒鬆懈過半分。

不多時,一行人到了榮慶堂,那位廖嬤嬤早已經在院子裡候著了。

廖嬤嬤中等身材,約四十五六的年紀,穿著一身藏青色半舊褙子,頭髮挽成中規中矩的墮馬髻,一張嚴肅端方的臉,只站在那裡,便讓人感覺有些壓抑。

當年大周朝的太祖皇帝領兵攻進了皇城,前朝江山一夕易主,皇宮裡更是一片大亂,許多宮人都趁亂從宮裡跑了出來,以這位廖嬤嬤的年紀來看,她大概也是那時候出的宮。

對廖嬤嬤,顧青未也有幾分瞭解。

前世顧家姑娘們的規矩也是由廖嬤嬤教導的,廖嬤嬤雖然看著有些冷厲,但教導起規矩來,確實很有一手,經了她的教導,顧家這一代的幾位姑娘走出去可沒少被人稱讚過。

後來顧青未出嫁,老太太原本是想讓廖嬤嬤跟著顧青未陪嫁到京城去的,可前世的顧青未對沉默又嚴肅的廖嬤嬤很是不喜,並未同意,再加上那時廖嬤嬤似乎也並不願意去京城,老太太也只得作罷。

後來的顧青未成了尊貴的國公夫人,但看著滿院子的姨娘,總忍不住想,她當年行事終有些魯莽,若是當年將廖嬤嬤一起帶來京城,有了廖嬤嬤從旁指點,她也許不會過大半輩子的壓抑日子罷?

所以,自重生以來,再在廖嬤嬤手下學規矩,顧青未倒比前世要認真了許多。

“廖嬤嬤安好。”幾位姑娘雙手交疊,微曲了膝。

“幾位姑娘免禮。”廖嬤嬤面上仍沒有什麼表情,只視線在顧青未臉上多停留了一瞬。

廖嬤嬤本來話就不多,也沒與幾位姑娘寒暄,便讓了下面的丫鬟拿出幾條繫了一個精巧的金鈴鐺的絲絛來,並吩咐丫鬟位為各自的主子把鈴鐺繫於腰間。

顧青未今日本來就配了一條羊脂白玉做的噤步,見狀只得叫跟著她一起來榮慶堂的二等丫鬟春分將那噤步解了下來,才繫上了廖嬤嬤給的絲絛。

那鈴鐺雖是金的,但因做得精巧,倒也不顯沉重,垂於裙面,與幾位正是活潑年齡的姑娘們也有幾分相襯。

又檢查了一番,確認沒有什麼不妥之處,廖嬤嬤才再度開口,“姑娘們心裡許是有疑惑,不知這鈴鐺是作何用,前些日子老身教了幾位姑娘坐姿,今天起,幾位姑娘就該學習怎樣行走。”

若是從前,聽了廖嬤嬤的話,顧家姐妹們也許還不以為然,不就是走路嘛,誰能不會,可如今她們也在廖嬤嬤手下學了不短的一段時間,自然不會認為廖嬤嬤這是在無的放矢。

“……走路很簡單,可姑娘們既是名門貴女,便應該思考如何將簡單的動作做得更優雅。從今天起,姑娘們每日到榮慶堂來都只能穿百褶裙,且要繫著這金鈴,什麼時候姑娘們行走之間百褶裙只有最輕微的搖顫,腰間的金鈴也只隱約有聲,這行走的規矩便也算練到家了。”

廖嬤嬤語氣平淡,彷彿她所說的要求是再簡單不過的。

可除了顧青未,其他幾位顧家姑娘卻都同時苦了臉。

這百褶裙她們自然穿過,那層層細褶本就是對女兒家儀態最嚴格的考驗,顧家的姑娘儀態自是不成問題,可要做到著百褶裙行走之間只能有最輕微的